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线化和金融化”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道路,同时“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产业链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途径。
染化交易市场,作为服务于染化产业链的“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集信息展示平台、企业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媒体发布平台于一体。真正帮助传统染化企业实现新的腾飞。
8月7日,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 8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负责对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团)开展督察进驻工作,实现对全国各省(区、市)督察全覆盖。环境保护督察进驻时间约1个月左右,截至目前,督察进行一半,随着环保整治的逐渐推进,大量企业在环保风暴中被关停。
环保部“五步法”强力清场
8月11日,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浙江,据悉,进驻期间,各督察组分别设立专门值班电话和邮政信箱,受理被督察省份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电举报。截至8月19日12点,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转办投诉信访件累计8批次1028件,其中绍兴103件,占全省10%,办结案件11件。截至8月18日,各区、县(市)、市直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累计责令企业整改49家,立案38家,罚款266.47万元;累计立案侦查3件,行政拘留8人;累计约谈4人,问责4人。
曾经还有不少企业抱有侥幸心理,检查组来了就放假、关门,等检查组走了再重新开张!然而,现今环保督察之严根本不容心存侥幸!
7月中旬,环保部通报,截至6月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已经核查出“散乱污”企业17.6万家,对无法升级改造达标排放的企业,今年9月底前将一律关闭。
新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刚刚走马上任,就表示将以“五步法”卷起督察风暴!
第一步:督查
督查,即督查人员到现场发现问题。
第二步:交办
交办,涉及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问题,由环保部将给当地政府发文件正式交办,即“记上了账、挂上了单”。
第三步:巡查
巡查,环保部各司局派人巡查各地政府“挂的单”是否完成,进度如何?
第四步:约谈
若巡查中发现治理进度缓慢、整改不力,环保部将约谈地方政府有关领导。约谈后,环保部还将再派人“回头看”。
第五步:专项督查
对于仍然“无动于衷”的地方,还将启动“机动式”“点穴式”的中央专项督察,追责到人,以保证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介绍说,环保部将执行非常严格的销账制度,以“散乱污”企业整治为例,对要关停的企业必须实现“两断三清”,即断水、断电、清原料、清设备、清场地。“没有手续,没有治理设施,没有达标排放的‘散乱污’三无企业在哪里都不应该存在。”
四轮无死角督察
不能心存侥幸,还因为环保督察是全国覆盖、无死角进行!
2015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并规定督察工作将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组织形式开展。从2016年开始,将用两年的时间对全国各省区市全部督查一遍。
那是意味着2018年开始环保督察就结束吗?年初时,督察组就表示,2017年要争取尽早完成其余省(市、区)的环境保护督察任务,实现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并将适时组织开展督察“回头看”。
在此前,全国范围内,国家环保督察已经进行了3轮:
2015年12月31日至次年2月4日期间,中央环保督察试点在河北展开。时隔5个月,首批8个中央环保督察组相继进驻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开展督察工作。
此后,2016年11月下旬至12月底,第二批7个中央环保督察组分别对北京、上海、湖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等省份进行了督察。
今年4月下旬至5月底,第三批7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陆续进驻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7省份。
本次,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陆续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地区开展督察。至此,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将实现对全国各省(区、市)全覆盖。与此同时,各地省、市、县、多级环保检查全面展开。
环保不能“一刀切”
随着环保风暴愈演愈烈,纺织人的朋友圈每天都在刷新这样的数据:浙江染厂、纺织厂:关闭377家、搬迁140家、签订搬迁协议54家、断电1631家。2577家‘三无’企业下月将全部关闭。广东关闭623家,搬迁265家、断电4263家。所有“三无”企业10月将全部关闭。
有业内人士表示,本次环保组进驻8个省,影响的粘胶短纤产能大概在143.5万吨左右,比例接近40%,供求关系紧张越发明显,再加上大部分厂家手头仍有订单执行,从而导致粘胶短纤价格水涨船高。
有人说,严抓环保直接影响了GDP,影响了税收收入。
对于环评,6月,总理签署了第682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
《决定》中提到三点:
第一:是减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事项和流程,删去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资质管理。
第二:环评登记表由审批质改为备案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环境评价影响文件未经依法审批或者经审查未与批准的,不得开工建设。
第三: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优化服务。明确审批、备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进行相关的技术评估,均不得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
也就是说10月1日起,全国所有企业环评相关的申请、审核、报表费用全都免了!并且,企业上交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10日内,政府必须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逾期未通知的,视为审核同意。
众所周知,环保整治为的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环保督查行动最终注重的,正是公平的市场环境及健康的经济运行。
●更公正的市场环境
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情况反馈直面指出:一些地方环保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多见。一个长年超标排放的企业,因为有了政府乱作为的“加持”,摇身一变成为达标排放企业。企业怎么可能再有动力增加环保投入、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呢?仗着限制环境保护部门对企业开展环境执法检查的“土政策”护体,企业排污会不会变得肆无忌惮?与对生态环境问题袖手旁观的不作为问题相比,地方政府部门乱作为危害更大。
环保乱作为带来的不只是个别企业超标排污这么简单,更恶劣的是这种做法恶化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好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治理污染排放,成本随之上升。但要与乱作为保护下的污染企业同台竞争,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下,好企业发展空间受挤压。
●回归市场竞争正轨
目前,包含纺织行业在内的我国生产型企业普遍产品价格、利润都不高,低价竞争现象普遍存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众多的“非正规军”的市场搅局。
正规企业在交税、环保设备投入、员工成本、研发费用、安全生产方面都付出了相当的成本,而非正规军由于经营成本低,用低廉的价格博取销量,拉低了产品整体价格,扰乱了市场。
环保督察在整治环境的同时,也是在淘汰落后的产能,促使产业进入良性循环。
●提高企业、集群竞争力
柯桥区印染工业协会会长、绍兴海通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传海表示,去年“亮剑”行动后,柯桥区关掉了1/3的印染企业,预计今年底全区保留100家。为鼓励印染企业转型升级,柯桥将印染企业技改的补贴提高到15%,是普通行业的15倍,使企业从“要我改”转向“我要改”。
山东省沂源县积极以“绿色+智能+产业集群”为模式,对具有散乱污性质和工艺产能落后的企业进行关停和改造升级,发展绿色环保节能产业集群。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绍兴化工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从去年起,该区域按照“关停淘汰一批、并购重组一批、集聚提升一批”,全方位大力度推动化工企业转型升级,今年已经初具成效。今年落户开发区的项目中,现代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投资额占了近8成。
2017-8-24 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