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线化和金融化”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道路,同时“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产业链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途径。
染化交易市场,作为服务于染化产业链的“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集信息展示平台、企业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媒体发布平台于一体。真正帮助传统染化企业实现新的腾飞。
4月11日,第十六届三技工业全国印染行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技术交流会(以下简称四新会)在上海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副会长李陵申,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会长陈志华、原会长李金宝,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董奎勇,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李瑞萍、秘书长林琳;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青岛凤凰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守华、宜兴乐祺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甄仲明、盛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金奎、石狮祥华集团总经理邱鸿响等领导及企业负责人,以及各大专业院校、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陈志华、林琳主持会议。
李陵申首先做了关于"纺织强国战略与印染技术进步"的发言,他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科技取得了重大发展,科技进步成果丰硕、技术升级成效明显。其中"十二五"期间,印染行业基本保持了平稳运行,技术进步效果明显,节能减排扎实推进、成果显著。中国的印染技术在全球都是领先的,要说哪里还有差距,那就是管理了。
"十三五"纺织行业的发展需要明确五大任务,一是加强纺织科学基础研究,二是实质推进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三是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推广,四是优化完善纺织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五是加强标准支撑体系建设。
最后李陵申分享了行业科技展望与公司战略选择,我国纺织行业专利申请历来在全球居首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技术应用方面仍是短板,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过去我们主要是满足市场需求,未来我们要创造需求,这是一个成功企业和伟大企业的区别。这其中,客户和供应商的协同研发、协同发展,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高效途径。
逢甲大学纺织与材料工业研究中心主任郑国彬做了关于"功能性纤维及其智慧型纺织品的开发"的主题演讲。透视欧盟纺织工业的未来,智能穿戴市场并不是欧洲纺织工业的重点,而量化生产及其装备也不在欧盟而在亚洲,欧盟纺织业未来将聚焦于高附加值的市场,如消费者特殊需求解决方案(休闲运动、特殊健康需求等),又如B2B技术市场(包括医疗、交通、建筑、机械等领域)。
郑国彬详细介绍了运动智能型纺织品、生活智能型纺织品、交通智能型纺织品等领域的前沿产品、前沿科技。其中,导电/防静电纤维、电致发光纱线、隐形材料、感测器、纺织回路等都属于可用于智能型纺织品的重要科技,是中国前沿纺织科技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广东三技克朗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张庆华介绍了三技工业新设备在染厂的应用。印染装备的技术提升是驱动印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三技工业作为国内大型染整装备制造商,不仅涵盖了印染中多项重要技术装备,且在技术创新上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三技工业最新研发的小浴比高温染色机采用了结构优化设计,解决了目前该类机型对高支高密针织物的折痕问题,并提高了小浴比条件下对织物染色的均匀性;高温毛巾染色机的缓流喷射适用于无捻纱的毛巾染色;新型拉幅定型机的热风循环系统对针织物可形成波浪形运行,有效保证织物克重的均匀性。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秘书长林琳主持了"2017年度中国印染行业优秀面料"颁奖典礼。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自2010年起开展"中国印染行业优秀面料"评选表彰活动以来,影响广泛,2017年的评选活动同样吸引了诸多印染企业的积极参与,最终评出一等奖33个、二等奖3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