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染化交易市场!   请登录   预注册
 
 关于平台

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线化和金融化”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道路,同时“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产业链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途径。

染化交易市场,作为服务于染化产业链的“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集信息展示平台、企业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媒体发布平台于一体。真正帮助传统染化企业实现新的腾飞。

今年春节提前放假!旺季不旺、市场萧条、提前关门、回家过年!
2018年01月05日 08:26 dyeschem.dazpin.com

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了,纺企放假时间也马上要敲定了。看着过去的2017年和形势依旧严峻的2018年,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新年到来,忧的是来年的生计。随着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将来临,各大市场的生产销售经营热度明显降温,工人们返乡思绪也越来越浓烈,国内春节各大行业放假时间计划也提上议程。

 

年关将至,

本该是沙河服装加班加点最火爆的时候。

因服装行情萧条订单减少,

广州大部分服装批发市场提前关门,

且近期关店、破产、跑路、维权等信息被频频刷爆,

充斥着整个纺织服装人的朋友圈,

纺织服装人要如何重拾信心,值得深思!

 

2018发展趋势

 

行业运行情况

 

需求弱复苏,供给端产能扩张步伐持续放缓,原材料棉花价格高位企稳

1) 需求端

2016年低基数以及2017年起外需回暖拉动我国纺织品、服装、鞋类1-10月份累计出口金额同比增速有所提升。

 

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为2214.7亿美元,同比下滑0.4%,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5pct。

 

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额为903.4亿美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去年同期的-3.3%提升5.9pct;服装及附件累计出口额为1311.3亿美元,同比下滑2.3%,增速较去年同期的-6.7%提升4.4pct。

 

另外,鞋类累计出口金额为400.7亿美元,同比增长4.5%,增速较去年同期的-13.9%提升28.4pct。

 

从历史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金额增速自2012年后持续放缓,2015年首现同比下滑, 2016年降幅进一步扩大,2017年受外需回暖和低基数的影响出口降幅收窄。

 

分月度情况来看:

 

1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39亿美元,同比微降0.9%。

 

2月份出现大幅下滑,同比下降29.9%。

 

3、4月受低基数影响有所好转, 同比分别提升18.8%、3.6%。

 

5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34亿美元,同比下滑0.5%。

 

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44亿美元,同比增长1.5%。

 

7 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55亿美元,同比增长1.4%。

 

8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63亿美元,同比下降5.9%。

 

9月出口纺织品服装约237亿美元,同比增长4.3%。

 

10月出口纺织品服装约217亿美元,同比增长1.0%。

 

因此,从月度出口金额以及累计出口金额来看,纺织品、服装、鞋类出口回暖趋势均已初步确立,但复苏程度及持续性有待观察。

2) 供给端

行业扩张步伐放缓,产量个位数增长,库存出清已近尾声。

 

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仍呈现低个位数增长。

 

整体来看,2012-2017年底,纺织业、服装、皮革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速呈现高位回落的趋势。

 

分行业来看,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速自2016年初触底后开始反弹,并维持弱复苏趋势,2017年1-9月份累计同比增速为6.6%;

 

服装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自2016年6月反弹后于今年上半年出现回落,1-9月份累计同比增速为3.5%;

 

皮革及制鞋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样于2017年初触底反弹后又出现回落,1-9月份累计同比增速为-0.4%。

 

自2012年起, 纺织品、服装、鞋及皮革制品的产成品存货同比增幅中枢整体下移,行业存货出清已近尾声, 2017年9月份,纺织品、服装、鞋及皮革制品的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速分别为5.6%、4.2%和1.9%。

 

纱线、布的产量月度同比增速自2015年起基本维持在0%-5%的区间震荡,行业产量供给扩张较为谨慎。2017年9月,纱线、布的产量月度同比增速分别为2.1%和2.9%。

3) 成本端

国产棉短期价格维持稳定;外棉价格窄幅震荡。

 

随着国内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导致的人工成本上升以及环保政策趋严导致的环保成本上升,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纺织服装加工制造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将会逐步丧失,且将成为一种常态。 

 

因此,未来影响纺织制造企业盈利弹性的主要因素是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及企业研发、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而落实到现阶段最敏感的则是棉花价格的波动情况。

 

国产棉价格走势判断:短期维持稳定。

 

今年国储棉抛储于9月29日收官,累计成交322.26万吨,平均成交率为73.63%,成交均价为14731元/吨,目前国储棉存量约为500多万吨。

 

国储棉抛储结束后,新棉紧随上市,维持了国内供需的相对平衡,棉花价格维持相对稳定,因此预计内棉价格短期相对平稳。 

 

截止2017年11月13日,我国328棉价格为16001元/吨。

 

外棉价格走势判断:供需基本平衡,价格窄幅震荡。

 

根据ICAC(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棉花产量基本维持在2300万吨至2600万吨之间,其中2011年-2014年产量较高,2015年有所下降,2016年后产量逐渐恢复。

 

棉花消费量则较为平稳。总体而言,近十年全球棉花产销量基本平衡。

 

全球棉花库存在2014年达到顶峰的2231万吨,2015年至今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库存消费比也从2014年92%的高位下滑到2016年的75%,但与历史水平相比仍处于相对高位。 

 

预计在全球货币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结合全球范围产销平衡、库存高位的现状,只要不出现棉产地因极端天气影响大幅度减产这种小概率事件,那么外棉价格难以大幅度上涨。

4) 2018年人民币汇率将呈现窄幅波动

自 2015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短时间大幅贬值之后,人民币汇率进入持续性贬值周期直至17年年初。

 

随后进入升值阶段, 17年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4.46%。 我们预计明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将呈现窄幅波动,对企业出口量和盈利水平影响预期较弱。

5) 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全球纺织制造产能向东南亚转移,形成产业集群

纺织制造加工环节向东南亚转移已经成为纺织制造行业趋势: 

 

第一、从越南进口美棉没有配额限制,美棉和国产棉花相比成本相当,但是品质会好一些,残次品就会少。

 

第二、东南亚当地给予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外资,如出口企业增值税退税,所得税减免、客户进口关税成本低等。

 

第三、东南亚地区国际贸易壁垒较国内低。第四、东南亚地区的工资水平仅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三分之一,虽然当地工人的劳动效率仅为国内工人的二分之一,劳动力成本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但是由于东南亚地区纺织产业配套不完善,比如缺乏印染环节、电力供应不稳定;当地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也不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因此产业的转移需要一定时间。

 

此外,从长远看,纺织服装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一个永恒的行业,绝非媒体误导的夕阳产业。近些年来,中国政府过度重视金融、互联网等虚拟行业,而对纺织服装这一关乎数千万人生计的行业颇为冷淡,令人费解!

 

来源:综合 中国服装网、广州沙河服装壹号、纺织印染服装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