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线化和金融化”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道路,同时“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产业链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途径。
染化交易市场,作为服务于染化产业链的“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集信息展示平台、企业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媒体发布平台于一体。真正帮助传统染化企业实现新的腾飞。
环境保护部2月8日发布消息称,第一批接受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的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等8省区公开了督察整改情况。截至2017年底,8省(区)督察整改方案明确的481项整改任务已完成316项,其余165项正在推进中。
江苏省对外公开整改情况称,截至2017年底,全省38项整改任务中,按序时进度要求完成的22项全部完成,其他各项在稳步推进。江苏省大力开展化工行业专项整治,2017年关停落后化工企业1421家。
化工行业是江苏省重要支柱产业,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具体问题整改情况中,关于化工方面的整改情况:
(1)化工行业是江苏省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虽实施三轮专项整治,但项目低端或工艺落后问题依然较多。全省现有各类化工生产企业 6341 家,入园率仅 30%左右,有的地区入园率甚至只有 10%,与省政府化工行业专项整治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全省 54 个化工园区中,24 个沿长江布设,与饮用水源地犬牙交错,环境风险极大。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十三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
整改情况:
一是全面部署推进。今年 1 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全省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的通知》后,省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马秋林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省经信委、环境保护厅、交通厅、安监局等 27 个部门组成,经信、环保、交通和安监 4 个部门派专人参加集中办公,具体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
二是组织调查摸底。按照省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方案,组织 13 个设区市对化工企业全面摸底排查,梳理全省化工企业“关停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重组一批”清单。全省共排查化工企业 7372 家,其中化工生产企业 6884 家,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仓储)企业 169 家,在港区规划范围内危化品仓储企业和危化品码头 319 家。在此基础上,联席会议办公室研究提出化工企业“四个一批”目标任务。5 月 11 日,省政府办公厅正式行文下达。全省计划在 2017-2018 两年内关停 2077家化工企业,其中 2017 年计划关停 1149 家,占关停企业总数的55%。到 2020 年,完成转移 272 家、升级 4327 家、重组 696 家化工企业;化工行业 COD、氨氮、VOCs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别累计下降 13.5%、13.4%、30%;化工生产企业入园进区率提高到 50%以上。
三是开展督查调研。今年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联席会议办公室组成三个督查调研组,对 13 个设区市化工企业“四个一批” 专项行动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调研。3 月 20 日,马秋林副省长召集联席会议专题听取督查调研情况汇报,研究明确对化工企业、化工园区、重点区域范围界定等相关事项,同时要求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出台关停化工企业资金奖补等配套政策,推进专项行动顺利开展。6 月 26 日至 28 日,省联合督查组分片区对上半年全省专项行动进展情况进行集中督查。2017 年全年实际完成关停并通过考核验收的化工企业 1417 家,目标任务完成率为 123.3%。
(2)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现有企业 125 家,全部为规划环评明确禁止、限制或严格控制的农药、染料、中间体类项目。
整改时限:2017 年 5 月底前。
整改情况:
(一)2016 年 11 月份,邀请省发改、经信专家编制完成《灌云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临港产业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方向。2016 年 12月份,邀请省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 12 名专家,对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内 125 家企业 885 个产品进行全面核查,分别排出环保明令禁止、限制类企业和产品名录,对 9 个禁止类项目依法采取停产、取缔关闭等措施。其中,江苏宝升化工有限公司2-甲基-4-氯苯氧乙酸、连云港宝诚化工有限公司 2,4-二氯苯氧乙酸等 6 个项目生产设备已全部拆除;连云港市东海化工有限公司乐果、辛硫磷、乙酰甲胺磷等 3 个项目已停产。
(二)推进转型升级。严格执行《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意见》,坚持创新绿色安全发展导向,按照市政府下发的负面清单,引导企业制定转型升级方案,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推进“四个一批”专项整治。灌云县关闭取缔 23 家企业,兼并重组 6 家企业;对 18 家企业采取停产整治措施,已整改到位;责令 17 家企业转型提升,对环保治理设施升级改造,目前,8 家企业正在申报产品升级换代项目。
(四)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要求,今后凡农药、医药和染料及中间体项目,一律不批。
(3)盐城市沿海化工园区违反规划环评批复要求,园区二期引进大量染料、医药、农药等项目,其中盐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2015 年备案的三泰化工周位酸项目,还在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铁粉还原工艺。
整改时限:2017 年 5 月底前。
整改情况:
经组织排查,盐城市沿海化工园区二期共计 7 家企业 14 个项目涉及染料、医药、农药三类中间体,其中 13 个项目于 2017 年 1 月 10 日前已关停拆除到位,1 个经审批调整为中间体替代项目,严格按照环评审批要求进行生产和销售,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立即关停拆除。园区未新建三类中间体项目。三泰化工周位酸项目已于 2016 年 8 月 25 日取缔关闭,拆除生产设施。
(4)38个化工园区未落实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灌云县临港产业区、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响水生态化工园区等 6个化工园区在设立之初,当地政府均就落实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制定计划、做过承诺,但计划和承诺流于形式,至今没有落实,风险隐患较大。
整改时限:2016 年底至 2018 年 12 月。
整改情况:目前,已完成 17 个园区的卫生防护距离居民搬迁任务,到 2108 年底,卫生防护距离达不到要求的园区,取消化工定位。
(5)长江江苏段沿线分布有 700 多家化工企业,117 个化工码头,危化品运输船舶日均流量达 500 艘次,年过境危险化学品运输量超过 2 亿吨,给沿江分布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带来巨大环境风险。通榆河盐城段每年通行船只达 6.1 万艘次,其中危险品运输船达 2500 艘次,环境风险大。近年来,长江、通榆河干流及沿线安全生产、交通运输事故频发,不少事故衍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威胁饮水安全。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十三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
整改情况:
一是统筹规划沿江岸线资源。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沿江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15-2030 年)》,明确要求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优化我省沿江沿海港口功能布局,集约高效利用资源,实现绿色安全发展。在主要货种运输系统港口布局规划中,严格遵循严控增量、降低总量、调优存量的原则进行成油品、化工码头布局,既有油品、化工码头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严禁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 1 公里范围内新建危化品码头。
二是开展长江危化品码头专项整治。按照全省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方案,全省纳入整治的危化品码头和仓储企业319 家。目前,已关停危化品码头 29 家,超额完成年度任务;重组危化品码头 3 家,升级危化品码头 211 家。开展沿江非法码头专项整治,拆除非法码头 112 个,规范提升 6 个,完成率 100%。推进长江江苏段水上过驳专项整治,8 月 1 日起,全面禁止孢子洲水上过驳作业区过驳作业,截至 8 月 2 日,常州孢子洲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水上过驳作业浮吊、黄砂船已全部撤离。
三是加强危险品水路运输企业和船舶安全监管。开展液货危险品水路运输企业资质核查,下发《关于对运力规模未达到规定经营资质要求液货危险品经营者进行整改的通知》,全省申请注销、撤销水路液货危险品运输企业 18 家。加大江苏籍危险品运输船舶标准化改造力度,已拆解单壳油船和单壳化学品船 50 艘,完成双底双壳化学品船改造 4 艘。强化危化品运输船舶动态监管,完成 2302 台危化品运输船舶的身份识别与轨迹传感器(VITS)船载终端的安装,实现辖区内航行的危化品船舶动态在线监控,10 月 1 日起,所有危化品船舶通过海事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网实施进出港报告制,可随时掌握危化品船舶进出港和所载运的危险货物信息。积极落实相关船舶限航工作,自 2016 年 1 月 1 日起,全面禁止以船体外板为液货舱周界的化学品船、600 载重吨以上的油船进入我省“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水域”航行。
四是强化通榆河水上交通污染防治。调整通榆河沿线港口布局规划,出台《防范船舶污染通榆河水环境风险实施意见》,在东台泰东河、响水通榆河船闸分别设立危化品运输船舶报告管控
点。加强防治船舶污染应急能力建设,编制完成《盐城市内河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推进通榆河沿线取水口河段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成通榆河沿线 30 个点位、36 个探头的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建设。
五是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省交通、海事等相关部门达成信息资源共享框架协议,深入开展危险货物作业信息共享,双方申报数据在线比对、结果共享,促进监管互认合作机制落地。近期,省交通部门正积极与省公安消防部门、省安监部门商讨数据共享工作,以实现双方应急资源信息交换、内河危险货物作业信息共享、作业品种信息比对。
(6)2015 年,原靖江市侯河石油化工厂偷埋 6000 吨化工废料事件,社会影响恶劣。
整改时限:2017 年 6 月底前。
整改情况:
截至 2016 年底,6774.76 吨危险废物已全部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完毕,完成污染场地的表面土壤、深层土壤及地下水治理修复主体工程,正在同步开展长期监测,监控原位修复效果及污染物自然衰减情况。涉嫌污染环境犯罪的 3 名犯罪嫌疑人,已被移送至泰州市医药高新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同时,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委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科所编制《靖江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对靖江市 32 家涉重关停企业场地开展环境调查,已完成调查评估报告。2017 年 5月下旬,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动态监管试点,靖江市政府与靖江市华晟重金属防控有限公司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对在产涉重企业开展土壤环境动态监测评估,明确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土壤环境保护等措施,防范新增污染、遏制持续污染、保障用地安全。逐渐扩大责任书签订范围,做到在产涉重企业全覆盖,使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控制和改善、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得到提升。
(7)昆山捷普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将化工废料填埋在工厂南侧的断头河沟内,对此,督察进驻期间仍有群众不断举报。
整改时限:2018 年 12 月底前。
整改情况:
污染场地已于 7 月初开始清挖,目前已开挖清理废物 705 桶,转运 434 吨桶,计 600.02 吨;高污染土壤共装了2129 吨袋,转运 1937 吨袋,计 1676 吨。废物及高污染土壤的开挖清理及转运工作预计在 2018 年 5 月底完成,轻污染土壤的原地异位化学氧化处理修复中试已经完成,修复及验收工作预计在 2018 年 11 月底完成。
(8)2016 年 6 月,环境保护部检查发现,盐城市滨海县头罾化工园区将数千吨化工废料倾倒在海边渔场。
整改时限:2017 年 5 月底前。
整改情况:
(一)2016 年 12 月,对清出的含化工废料等疑似危险废物的生活垃圾及周边土壤 1045.83 吨,全部委托光大环保(盐城)固废处置有限公司进行安全处置。
(二)对原海堤北侧生活垃圾填埋场地块所有可能含有固废、生活垃圾的土壤进行深挖,并使用新土进行回填,种植绿化植物。委托江苏省环科院对受污染场地进行环境调查,委托上海实朴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土壤样品检测。6 月 1 日,省环科院调查工作报告经专家评审,认为该地块已完成的清挖工作较为彻底,未发现遗留工业固体废物,回填后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与周边场地相当,未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三)委托江苏省环科院对受污染土壤样品进行取样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认定该批固体废物不具有危险特性,不属于危险废物。公安部门查明涉事 15 家单位、16 人,经滨海县政法相关部门会办,市公安局相关部门会商,一致认为不符合刑事立案条件。滨海县已对 14 家涉及倾倒固废的企业通报批评,对倾倒垃圾的滨海县临海保洁有限公司处罚20 万元,对 2 名管理责任人分别给予警告处分和进行约谈。
(四)盐城沿海化工园区管委会加大对企业危险废物管理力度,出台专门规范化管理文件,推进园区封闭式管理和危废标准化包装管理,正在建设物流车辆管理卡口,逐步对物流车辆实施申报登记,对所有进出园区车辆实施全程监控,杜绝园区化工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行为。
(9)灌南县连云港化工产业园、灌云临港产业区化工园超期贮存大量危险废物。
整改时限:2017 年 12 月底前。
整改情况:
一是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危废处置项目。灌云县光大环保一期 30 万立方米危废填埋项目建成投运;徐圩新区 1.5万吨/年危废焚烧项目主体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基本结束,正在申请危废经营许可证;灌云县光大环保二期年处置 1 万吨危险废物焚烧项目主体工程基本结束,具备运营条件,正在申请危废经营许可证,已通过现场核查;灌南县金圆 2 万吨/年危废焚烧项目已于 11 月 2 日取得危废经营许可证并投入运行;连云丰益 1万吨/年危废焚烧处置设施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全市将新增 5.5 万吨/年危废处置能力。
二是积极协调委外处置,引入徐州新沂、光大宿迁、新疆金派、格尔木等十余家具有危废处理资质的企业,指导区内企业达成外运处理协议,目前协议处理量达 2 万余吨,已外运处置约 1.2 万余吨,有效缓解企业危废库存压力。
三是加大危险废物监管力度。开展危废规范化管理专项行动,对全市 13 家危险废物经营企业和 80 家重点产废企业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检查,组织县区对全市 56 家危废经营单位和危废产生企业规范化管理情况开展互查,考核结果及时通报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和企业社会信用考核体系,推动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网上申报和转移联单制度,督促全市 15 家危险废物经营处置企业严格执行日报制度,340 余家涉废企业按月进行网上申报。
(10)建湖县江苏克胜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填埋农药残渣。
整改时限:2017 年 12 月底前。
整改情况:
(一)组织清理工作“回头看”。江苏克胜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发现的 43.722 吨危废,于 2016 年 8 月由江苏朗地公司规范处置完毕。11 月底,建湖县和环境保护部南京环科所对前期清理工作进行“回头看”,出具专项报告,并邀请固废领域知名专家实地察看和评审,危废排查清理工作已完成。
(二)污染水体和底泥无害化处置。委托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对小龙沟、东小河受污染的水体进行修复,处理达标后外排,目前已完成;小龙沟、东小河清理出来的 1180.87 吨底泥,已委托光大(盐城)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填埋处置完毕。
(三)实施生态修复。对西厂区原农药生产污染场地,进行布点监测、土样采集等详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委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科所对整个污染场地修复进行技术指导,编制的《土壤修复方案》于 6 月 11 日通过专家评审,8 月 17 日正式启动土壤修复工作,总土方量为 17610.7m3。目前,受污染土壤已全部修复。
(四)依法追责问责。2016 年 10 月,建湖县环保部门对克胜公司的环境违法行为处以罚款 10 万元。由盐城市公安局牵头,对克胜公司厂区危险废物填埋情况进一步调查,已完成案件调查工作,确定克胜公司非法填埋危废行为的最早被举报时间为 2015年 10 月 31 日,填埋农药废碴的行为发生于 2004 年 4 月份之前,经市、县政法相关部门会办,并经省公安厅食药环总队会商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庭,均认为相关行为已超过刑事追诉期,不予追诉。建湖县纪委已对 4 名违规违纪人员进行问责。
(11)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较大。对照《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以及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江苏省关闭化工企业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及再利用监管压力大,如不妥善处置,极易导致环境健康损害,引发群体性事件。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十三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
整改情况:
一是开展重点地区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编制完成《江苏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并报省政府批准实施,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筛选、空间点位遥感核实、详查实验室筛选、农用地详查布点及核实、农产品及其土壤采样等工作。截至 2017年底,全省土壤无机样采集已完成 68%,水稻采样、制样已全部完成。
二是开展污染地块环境调查和风险防控。2017 年 4 月,印发《关于抓紧做好我省关闭搬迁化工企业遗留地块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对 2006-2014 年已关停并转、破产、搬迁的化工企业遗留地块进行排查。
三是会同省经信委、国土厅、住建厅联合印发《江苏省污染地块环境管理联动方案》,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制定全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库,并实行动态更新。
(12)徐州市焦炭产能从 2009 年的 360 万吨增长到 2015年的 1565 万吨,其中,2013 年以来就违规新增产能 585 万吨,对当地大气环境治理带来巨大压力。徐州市现有 11 家焦化企业,全部存在环境违法问题。徐州中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市龙山制焦有限公司、徐州市东兴能源有限公司在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后,仍顶风违规建设焦化项目,徐州市县两级政府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制止。
整改时限:2017 年 5 月底前。
整改情况:
(一)强化源头把控,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不再核备新建扩大产能的焦化项目。推进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结构优化、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二)徐州中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焦炉烟气脱硝设施已建成,并配套余热锅炉,已正常投入使用;封闭式物料大棚已经建成投运,生产物料无露天存放;已安装烟气在线监控,并与环保部门联网。针对企业未完成干熄焦工艺改造,已责令中泰能源二期立即停产,并推空焦炉,在干熄焦工艺建成前不得恢复生产;中泰能源一期实施限产,生产负荷压降至 30%以下。同时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2018 年底前必须全面完成干熄焦改造,在干熄焦工艺建成前不得恢复正常生产。徐州市龙山制焦有限公司、徐州东兴能源有限公司两家焦化企业的焦炉烟气脱硝工程、封闭式物料大棚工程、密闭输送廊道工程及熄焦废水深度处理改造工程,于 2017 年 4 月底均已实施完毕。徐州市经信委认为两家企业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有关要求。
(三)2016 年以来,徐州市共对 11家焦化企业环保违法行为实施处罚 41 件,处罚金额 879 万元,其中市本级 18 件,处罚金额 517 万元;适用新环保法对全市焦化企业实施按日计罚 4 起,查封扣押 1 起,限产停产 1 起,行政拘留 1 起。
(13)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灌南县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群众信访投诉不断,2014 年被列入全省沿海化工园区专项整治范围,省、市先后采取了限批、挂牌督办等措施,但整治工作仍不到位。2016 年,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抽查灌云县临港产业区 16 家企业,10 家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超标排污;园区及周边地表水污染严重,七圩闸化学需氧量超过地表水Ⅳ类标准 53 倍。灌南县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企业普遍存在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清污不分等问题,个别企业还存在暗管偷排等恶意违法行为,导致园区周边地表水污染严重。园区内大咀大沟断面化学需氧量超过地表水Ⅳ类标准8.23 倍,接纳园区污水、雨水的主要入海河道灌河总磷浓度长期劣于Ⅴ类水标准,水体污染严重。
整改时限:2017 年 12 月底前。
整改情况:
(一)灌云县对省环境保护厅挂牌督办事项中的力达宁化工、泰格化工 4 名相关责任人依法实施行政拘留,对力达宁化工、泰格化工等 10 家企业责令取缔关闭和停产整改,行政处罚 99 万元。目前,10 家挂牌督办企业中有 8 家通过整改验收;泰格化工被兼并重组,现处于停产整改;力达宁化工被取缔关闭。2017 年,灌云县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 193 件,罚款金额 1495.69 万元;移交公安违法案件 7 件,行政拘留 2 人,刑事拘留 2 人,取保候审 5 人;查封、扣押案件 18 件;限产、停产案件 81 件。灌南县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和“以打促治”,重拳出击,高限处罚。自 2016 年以来,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 295 件,罚款 2021 万元;行政拘留移送 17 件,行政拘留 17 人,刑事案件移送 2 件,刑事处理 3 人。其中,对天辰化工、拜尔特化工的环境违法行为分别予以 2.1 万元、13 万元的行政处罚。目前,2 家企业环境违法问题已整改到位。
(二)按照化工园区“产业发展、安全环保、公用设施、物流输送、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建设要求,切实加强环境基础设施的有效投入和推进力度。(1)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灌云县胜科(连云港)水务有限公司挂牌督办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提标改造工程于 2016 年 11 月 29 日通过县环保局验收,污水处理能力已提升至 20000 吨/日,总排口尾水稳定达标排放,满足园区 0.7 万吨/日的处理需求。处置能力 0.5 万吨/天的乐斯农药与医药污水处理中心因设计方案调整等原因,影响建设进度,目前土建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全部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灌南县中新污水处理厂实施提升改造工程,实现内部污水管网明管高架;完善三期项目 1 万吨/日综合污水处理系统并于 2016 年 11 月 18日通过县环保局验收已投入运行;1.2 万吨收集池兼应急池已建成并通过验收,具备接收企业污水能力;智能一体化中控系统的监控大楼主体工程、监控设备房以及中控设计均已完成,中控系统部分设备安装已完成。届时,园区污水处理能力达 3.45 万吨/日,并实现从企业产生到治理达标排放全过程实时监控。(2)推进完善污水管网建设。灌云县对五灌河、纬九路等河道和道路废弃管道进行挖除,对所有企业污水管道、清污、雨污分流系统、软管以及废弃管道进行全面排查整改。灌南县实施高架综合管廊工程,新建 18.2 公里公共管廊,2016 年 12 月 8 日开工,2017年 6 月底已完成所有桩基工程和主管廊、支管廊结构建设和工程主体建设,目前高架管廊工程基本完成。同时,实施雨水明渠工程 36 公里,目前建设基本完工。(3)加快建设集中供热中心。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华能集团2台25MW级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3×220 吨/小时高温高压煤粉炉项目主体建筑已完工,配套供热管线 33 公里,并于 10 月 28 日点火,纬三路以北稳定供汽,供汽企业已全面拆除燃煤锅炉。项目启用后将拆除园区内所有燃煤小锅炉。由于钢材供应方单方面毁约,重新招标等原因,工程进度滞后于序时要求。灌南县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亚邦热电联产项目因电力接入系统物资招标问题影响建设进度,目前已正常投入运行。
(三)开展环境生态修复。灌云县化工集中区已完成经九路西侧全长 3.8 公里的河道硬化,共整治土方 22.8 万方。新建 3.2公里八纬河,疏浚整治河道 7.8 公里,拆建经九路西路涵 5 座,对经八路西侧河道进行疏浚并拆除跨河建筑物,盘活园区内河水路。经过清淤疏浚等整改工作,七圩闸水质得到较大改善,省环保验收督查监测数据显示水质基本达标。灌南县对园区内所有沟河进行综合治理,完成了一排河、二排河、大咀大沟等所有河道的挖掘清淤,完成了大咀大沟立式护坡硬化,修建了钱塘闸和大咀闸,增强排涝能力,水域环境得到改善,日常监测时水质基本达标,省环保验收督查时监测数据显示水质达标。
2018-2-10 转自: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