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线化和金融化”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道路,同时“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产业链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途径。
染化交易市场,作为服务于染化产业链的“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集信息展示平台、企业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媒体发布平台于一体。真正帮助传统染化企业实现新的腾飞。
从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获悉,湖北省省安委近日公布2017年“史上最严”危化品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战果”,停产整顿及立案处罚企业数、过程执法罚款数、关闭企业数、惩戒问责数等“四个一批”统计数据是自安监局组建以来的总和。
通报显示,2017年共检查危化品和化工企业8562家次,其中停产停业整顿企业325家,立案处罚企业188家,涉案处罚金额约715万元,关闭取缔企业52家,联合惩戒企业19家,问责曝光16家单位和2人。限期整改的重大隐患1941条,下达现场检查记录文书7632份,责令整改指令书3423份,检查易制爆危化品企业279家次。
根据通报,“四个创新”奠定“史上最严”安全大检查基础:
一是创新性地制定了“两个清单”。《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检查重点清单》和《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问题清单及法律依据》,为依法执法、精准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宜昌市安监局对照“两个清单”严格执法,实施行政处罚企业51家,处罚罚款实际到位280多万元,体现了“史上最严”。
二是创新性制定了复工复产“十必须”规定并开展了最严格的复工复产企业过关培训考核。制定出台了企业复工复产十必须规定,有效指导企业和各地安监部门依规、严格复工复产,确保开车安全。省局分两批对停产后申请复工的260余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开展了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过关培训及考核,并对33名成绩不合格的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了补考,对8名补考仍不合格的主要负责人责令当地安监部门立案查处,并纳入重点跟踪暗访督查名单。
三是创新性提出并推广政企包联包保责任制。政府层面,落实县政府、县安监局、乡镇政府三名负责人和县、乡两级安监人员“五人包联”责任制。省局还在网站上进行了公告,进一步压实包联人员责任;企业层面,落实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安全总监、安环部长“五员包保”责任制,初步建立了政企互联互动、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四是创新性地开展了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主题的论文征集与交流研讨。全省各级安监、经信等部门和企业踊跃参与,积极献计献策,共征集研讨论文563篇,经组织专家三轮遴选出32篇优秀论文,其中不乏襄阳、孝感、荆州、武汉、宜昌、鄂州等6个市州安监干部的有益思考,不乏长期战斗在生产经营一线的董事长、总经理、安管人员的真知灼见,为通过部门严格监管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通报称,当前还存在的四大薄弱环节:
一是地区间大检查开展不平衡。有的市州充分发动基层安监、从业单位和专家力量,大查大改,但有的市州雷声大雨点少,浮于表面,大检查仅局限于发文报表。
二是部分地区执法检查力度不大,检查多处罚少,对“严管就是厚爱”没有深刻认识,如钟祥市安监局监管不执法、执法不处罚,过程处罚为0。
三是基层专职监管人员及技术力量不足。业务不熟、能力素质偏低,不会查、查不出隐患的问题普遍存在。
四是检查发现部分企业自动化水平不高,安全管理基础较薄弱,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不到位,整改不及时,隐患和问题长期存在。
来源:石化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