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线化和金融化”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道路,同时“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产业链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途径。
染化交易市场,作为服务于染化产业链的“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集信息展示平台、企业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媒体发布平台于一体。真正帮助传统染化企业实现新的腾飞。
鲁西化工,中国百强化工企业。2018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分别实现营收48.9亿元和57.1亿元,半年净利润更是达17.2亿元!自2004年打造中国化工新材料(聊城)产业园,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260亿元。鲁西,它到底有多厉害?兴园小编带你一起了解。
1、发展历程
鲁西集团组建于1992年,是在原1976年建厂的鲁西化肥厂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国有控股企业集团,1998年5月发起设立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集团目前总资产314亿元,职工11000余人,拥有煤化工、氟硅盐、新材料、化肥、设计研发、化工装备、化工工程、新能源装备、催化剂、金融等产业板块。
▲鲁西化工产业链图
发展历程
1、1976-1993 年(企业孕育期)
鲁西化肥厂是1976年建厂,当时只有3000吨/年合成氨生产能力。当年,连续多年创造了单炉发气量全国第一的记录,在合成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1984年,为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历经一年半的时间扩建了1.5万吨合成氨装置。投产后,当时企业达到年产2.5万吨合成氨的生产能力。
1992年以鲁西化肥厂为核心成立了鲁西集团。
2、1994-2000 年(快速扩展期)
1994 年鲁西化肥厂一期尿素工程成功开车,填补了聊城地区没有尿素生产的空白;成功地完成了产品结构调整,并不断扩大了化肥生产能力。
1997年3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山东省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实现企业的体制改革。
1998年成功地进行了股份制改造,鲁西化工A股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
3、2001-2007 年(重组调整期)
2001年成立新一届领导班子,首先从统一规范集团运作、强化企业管理入手,对管理机制、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探索,集团逐步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2004年响应聊城市“退城进园”号召,集团拉开了工业园区建设的大幕,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奠定了基础。
2005年,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是山东省第一家完成改革的企业。2005年园区建设第一个项目隔膜烧碱项目。
2007年5月,园区第一套尿素项目开车成功,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尿素。
4、2008-2014 年(产业扩张期)
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际,集团抢抓机遇,全力开展工业园区建设,延伸产业链,谋求更大发展。
通过世界经济危机的契机,在鲁西化工工业园大力发展化工项目,通过高密度投资,逐步发展为以煤化工、盐化工、氟硅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化工集团,基本完成了公司由化肥产业转向化工产业的战略转移。
2008年至2011年园区先后开工建设了离子膜烧碱、甲烷氯化物、三聚氰胺、粉煤连续气化等项目,并分别一次性开车成功。
2011年至2014年,先后建设了己内酰胺项目、丁辛醇项目、双氧水项目、新型制冷剂项目硝基复合肥等项目。
5、2015-至今(产业转型期)
鲁西化工打造多个循环产业链,化工产品周期难以预测、价格波动较大,自2017年来,公司主要产品如甲酸、聚碳酸酯、烧碱、己二酰胺进入高景气周期。目前,集团正在努力向化工工程及化工新材料方向高速迈进。
2化工产业布局
鲁西化工以煤、盐、芳烃等为原料形成了“煤化工、氯碱、氟硅化工、化工新材料”的一体化、集约化循环产业链。近些年来,化工新材料板块强势崛起!
煤化工产品链条
鲁西化工煤化工产业是在氮肥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氮肥装置就是典型的煤化工的生产装置。
盐化工产品链条
鲁西化工的盐化工产业是在1976年10月8日成立的聊城化工厂(其前身是1958年6月由国家投资35万元筹建的聊城地区农药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企业烧碱产能只有3500吨/年。
硅化工产品链条
在硅化工方面,企业主要发展方向是开发硅油、硅橡胶、氟硅橡胶、硅树脂等有机硅下游产品,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开发苯基有机硅下游产品。
化工新材料崛起
鲁西化工2018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化工新材料营收占比达到67.83%,化工新材料产品营业收入71.95亿元,较上年增长99.23%,毛利率达到 33.41%,同比增长8.18%。
主要原因归功于公司“满负荷、低库存、好价格” 为原则,保持了产销平衡,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2016-2018H各产品结构变化
鲁西化工是国内聚碳酸酯(简称PC)的主要生产厂家之一,年产能为6.5万吨/年。国内本土主要PC企业及产能情况:浙江大风(10万吨/年)、万华化学(7万吨/年)、鲁西化工(6.5万吨/年)。
4近年来业绩表现稳定
近两年来,受国家安全环保政策趋严及整治淘汰“小散乱污” 企业力度增强的影响,化工行业持续向好,鲁西大部分化工产品和重点化工新材料产品盈利能力保持稳定,销售价格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57.62 亿元,同比增长43.96%,净利润19.50亿元,同比增长671.95%,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营业收入
▲净利润
2018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9亿元,同比增长31.98%,净利润8.17亿元,同比增长240.26%,业绩主要归功于公司同比产品价格上升以及营业收入增加,产品盈利能力增强。
2018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6.07亿元,同比增长45.55%,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212.07%。
业绩主要归功于上半年公司严抓安全环保管控,各生产装置保持了长周期经济稳定运行,受环保形势趋严和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产品价格涨跌不一。
5特色化工园崛起正在崛起
未来可期
公司自2004年打造中国化工新材料(聊城)产业园,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260亿元,正如鲁西集团自称“崛起中的特色化工园”,聊城新材料工业园目前仍处在扩张期。
鲁西从传统尿素化肥企业成功转型为“煤化工、氯碱、氟硅、新材料”为一体的循环产业链新龙头,构建了极高的园区和环保壁垒,且未来持续有新增产能投产,预计未来盈利能力还将持续提升。
1、化工园区开花结果,业绩进入爆发期
自1998年上市以来,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一直在2-3亿元,但公司持续投资,对标巴斯夫化工园区,延伸产业链、转型升级,2009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超23亿元/年。
经历十多年的精心打磨,公司已形成“煤化工、氯碱、氟硅、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园区化循环产业链,所在园区名列“中国化工园区20强”。
公司近两年受益供给侧改革加速,业绩迅速脱颖而出。2017年Q1-Q4,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2.40亿、3.11亿、5.21亿、8.28-9.28亿元,环比大幅提升,总计约19-20亿元,同比大增660%-700%,业绩已进入爆发期。
2、一体化产业链优势明显,熨平周期影响,实现利润最大化
公司打造了多个循环产业链,规模与成本优势极为显著,产品多达16种以上,覆盖多个子行业,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一定程度熨平周期影响。
主要产品包括90万吨尿素、140万吨复合肥、40万吨烧碱、22万吨甲烷氯化物、10万吨氯磺酸、8万吨氯化苄、5万吨氯化石蜡、72万吨双氧水、2.5万吨DMC、10万吨DMF、20万吨甲酸钠、20万吨甲酸、20万吨丁醇、17万吨辛醇、20万吨己内酰胺、7万吨尼龙6、6.5万吨PC。“一体化、集约化、园区化、智能化”优势明显,可根据市场波动实现效益最大化。
3、产品景气周期叠加新产能释放,净利中枢继续大幅提升
公司多个主营产品处于景气周期,价格大幅上涨。2018年1-2月,PC、烧碱、甲酸、双氧水均价同比分别提升30.2%、27.02%、61.48%、114.94%。
预计2018年化工品将景气延续,同时在建20万吨甲酸、13万吨尼龙6、13.5万吨PC、18万吨双氧水将陆续投产,进一步保障公司业绩增长,且巩固公司在行业中龙头地位。
4、新旧动能转换龙头,公司园区及环保壁垒高,持续受益
污染防治是十九大明确提出“三大攻坚战”之一,各地环保政策将持续高压。山东省率先于2018年2月发布《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明确新旧动能转化,整治小化工企业,鲁西迎来发展两级,同时做优做强十大产业,鲁西拳头产品列入名单,公司发展将持续收益。
文章来源: 岚先生 兴园研究一化工园区研究专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