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染化交易市场!   请登录   预注册
 
 关于平台

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线化和金融化”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道路,同时“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产业链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途径。

染化交易市场,作为服务于染化产业链的“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集信息展示平台、企业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媒体发布平台于一体。真正帮助传统染化企业实现新的腾飞。

一段水淹纺织厂视频刷爆朋友圈!淡季阵痛:某纺织厂发布降薪通知!
2020年07月13日 08:43 dyeschem.dazpin.com

近日,全国各地暴雨不断,不少纺织厂或多或少都遭受到了影响。据不少纺织厂负责人表示,他们的车间遭到了“重创”,大雨把车间淹了,导致储存的布大量报废,损失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有幸避开洪水暴雨的影响,一旦企业下游客户遭灾,无疑也会给纺织厂带来直接损失。

 

连续多日暴雨,老板泪洒纺织厂


近日,小编在刷视频的过程,无意之中刷到了湖北一家纺织厂因受到暴雨天的影响,整个工厂被雨水淹没,堆积在厂库的布料、原材料统统浸泡在了水里,小编看得真是心痛啊,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打了水漂,可惜啊。


感叹纺织人的不易,各种心酸滋味只有自己能体会,小编转了视频到朋友圈,引起了不小的波动,有人感叹,有人惋惜......

 

7月8日上午,歙县经济开发区博鑫纺织有限公司车间内,100多名员工正在抓紧清理污水淤泥,对受损设备进行检修。歙县博鑫纺织集团副总经理徐何军告诉记者:“这次洪灾给公司造成1000多万元损失,我们正努力开展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生产。

 

据了解到,不止一家收到暴雨的冲击,还有......

 

常规淡季来临,纺织企业将再度面临订单危机


7月,市场常规淡季来临,再加上欧美国家疫情仍然相当严峻,有二次爆发的危险,纺织企业市场信心低落,无论内需还是外贸,企业普遍认为下游市场都将进入淡季,纺织行业将再度面临大考,中小纺织企业或将再度面临减产、停机的危机。

 

内外贸订单的双双下滑,导致产能过剩的矛盾点再度发酵,经历了前两年的大跃进,如今,市场上常规产品遍地开花,但是下游终端需求却在不断萎缩。

 

进入7月,纺织企业的产销难以做平,库存有向上攀升的迹象,从数据来看,江浙织造企业库存大概在45天,已经到达近3年来的最高位!

 

传统淡季加上即将到来的高温季,布老板对于减产、放假的意愿越来越强,目前市场上喝粥的企业多过于吃肉的企业,大部分企业仅有些散单、小单维持。

 

究其原因,前期大量海外订单被取消,造成企业面临违约风险及货款回笼缓慢,此外疫情的对行业的冲击力大于预期,产业链上下游均受到影响。长期处于“高库存、低需求、低利润”这“一高二低”状态下的纺织老板也开始“招架不住”,发出了降薪通知:

 

自7月起,工资在原有基础上下浮5%

 

降薪、停工也是纺织企业老板的无奈之举,一方面是是因疫情导致的减产,另一方面保本之举,缩减开支,以勒紧裤腰带方式渡过艰难时期。

 

在行业淡季前提下,受暴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加之疫情还未完全停止的势态下,短时间内,库存居高不下,纺织企业只能自求多福,除了妥善应对暴雨之外,及时恢复生产经营挽回损失,俗话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勒紧裤腰带挺过这场艰巨的战役。


紧急通知!气象局连发三个预警!多地停运!

 

国内疫情有效控制让我们迅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然而今年洪灾又阻挠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据了解,从6月2日开始,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30多天发布全国暴雨预警,创下了近10年来连发天数的新纪录。长江干流监利以下江段将全线超警,太湖水位继续上涨。国家防总决定于7月7日16时将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7月8日18点前后,中国气象局在其官方微博@中国气象局连发三条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暴雨橙色预警、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据应急管理部消息,截至7月8日8时,今年以来洪涝灾害造成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27省(区、市)2458万人次受灾,132人死亡失踪,116.8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4.3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直接经济损失490.4亿元。

 

受洪灾影响,部分地区停运。

 

▷▷江西至安徽长江渡口暂时停运

 

7月8日上午,长江彭泽龙城水站水位达到19.7米,当地防汛指挥部暂时关停彭泽县城至安徽省宿松县方向长江汽渡航运船舶,同时,封堵沿江4处大堤闸口。

 


▷▷浙江:二客一危车辆全部停班停运

 

根据省厅l级应急响应要求:对进出钱塘江流域,兰江流域(淳安,建德,桐庐,富阳,萧山,临安,兰溪,浦江,婺城),的二客一危车辆及我市山区的农村客运全部停班停运,直至一级响应结束。

 

▷▷福建:轻工、纺织等产业受影响

 

根据工信部布局,福建一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汽车、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医药等产业,改造提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轻工、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促进闽台产业对接,构建东部沿海临海产业发展带。


|来源:色尚坊布博士、中国绸都网、布工厂、歙县融媒体中心、广州化工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