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线化和金融化”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道路,同时“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产业链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途径。
染化交易市场,作为服务于染化产业链的“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集信息展示平台、企业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媒体发布平台于一体。真正帮助传统染化企业实现新的腾飞。
染料涨价后,部分染厂上调染费
9月3号,市场上染料上涨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分散染料已全系上调!其中分散黑ECT 300%再次上涨,分散黑ECT 300%调整至32元/kg。
而后,就有印染企业发出染费上涨的通知。实际上,在此次染料价格上涨前,8月份染料已经上调过一次。自8月份分散染料价格进行上调之后,浙江印染企业明显感觉压力倍增,不少企业作出染费调整,应对生产成本的增加。
此次染料涨价,虽是一些染料界的龙头企业发声涨价,但给整个染料市场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染费也同样如此,目前已经作出调整的印染企业都来自绍兴地区,并非涉及所有印染集群地,但都将给市场的染费起到很好的助涨作用。
氨纶、锦纶等原料震荡上行
虽然化纤原料厂家近期每周都会进行一次涤丝促销,但涤丝价格在经历1-2个月震荡整理后,价格已不再是今年低位。对于不断降价促销的坯布而言,涤丝价格的跌幅远低于坯布价格,且涤丝已呈现出不断上涨趋势。
上涨最明显的是锦纶丝、氨纶丝等原料。8月底,氨纶丝上涨1500元/吨,涨势非常之猛,很快就有织造企业上调氨纶坯布价格。锦纶丝方面,各产品自8月底至今也有250元/吨的涨幅,涨幅虽不大,但呈现出上涨趋势,将对织造企业的成本产生不少压力。各原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尤其正逢下游传统旺季,原料价格多半是易涨难跌,很难再回到最低点。
有布老板表示,目前的原料已经无法生产出低价的坯布,即使是用以前低价原料生产按照市场促销的坯布价格也是亏损的。
部分坯布价格已在微微上调中
原料涨了,坯布价格自然会受到影响,但由于社会库存过高及行情一般等因素,坯布的跟涨非常缓慢和微弱。但还是有不少织造厂家顶不住成本压力而微调坯布价格。
以酷丝棉为例,近期40支酷丝棉原料上涨,40S酷丝棉坯布价格也跟随上涨,已从原先2.3元/米涨至2.5元/米。另外还有跟随氨纶丝上涨的四面弹坯布,也有0.2元/米的上调空间。近期,其他常规的涤纶产品,价格也有不同幅度的微调。有布老板发声明,近期的坯布价格以当天报价为准,意味着价格随时有变化的可能。
上下产业链都有涨价的趋势,但能否挺价还有待市场的考证。例如坯布价格,虽有企业上涨,但仍有许多布老板还在降价抛货,市场总体的坯布价格上不去。染费方面也是如此,此次上涨的印染企业都是绍兴地区,吴江地区的印染厂目前未发生涨价,跟涨的可能性似乎不是很大。
近期的市场虽改善了不少,但与往年相比仍相差甚远,坯布的社会库存仍很高,织造厂家的生产积极性还在恢复当中,难对涤丝挺价。另一方面,仍是由于坯布库存过高,厂家去库存急切,降价抛货的现象难杜绝,抑制了市场的坯布整体价格。至于染费,前期由于坯布进仓量不佳,有不少企业给出染费优惠的诱人条件,如今由于成本面染料价格的上调,或许会取消优惠,而非直接涨价。
染厂释放旺季“信号弹”:又现压卡排队,布老板催货困难!
近期一位贸易商向小编抱怨:“现在一下子活变多,染厂出货变慢,订单交期延长。客户早以习惯以前一个星期出货的日子,现在要两个星期甚至更久,一时难以接受,天天来催我。我也天天到染厂催货,累得够呛。”
最近,贸易商又开始了出货难、催货难的烦心日子,但今年这种日子却是布老板期盼已久的。自8月初,从印染端传来的进仓量增加已延续至今。如今贸易端的订单量也不断增多,尤其是市场货的启动,给整个行业增添了不少活力。
贸易端一旦订单增多,印染端也就快速反映出订单多的忙碌状态。尽管印染市场的开机率依旧不高,一直维持在6成左右。但原先6成的开机率恰好正常生产,如今同样6成的开机率,压卡排队、出货拥挤。
服装厂订单恢复
伴随着9月份的到来,市场有了一丝丝回暖迹象。
近期一位在广东开厂的外贸服装老板表示近期生产订单恢复8成左右,9月开始预计能恢复至往年同期。由于前期因为厂里订单不足,不少工人回老家带小孩,目前订单有起色后,他也开始头疼新一轮招工问题。
此外,全球制鞋龙头宝成在前期裁员4000名员工后,其法人近期也表示最快第4季就可看到景气回升曙光。宝成高层透露,制鞋业第4季接单已逐步回稳,只要疫情不再恶化,明年展望审慎乐观。
近期,小编在中国绸都网也做了一项对9月订单的调研,近200人参与了此次投票,结果5成投票人士认为9月订单环比走好,对后市行情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种种迹象证明,进入9月,整个纺织服装市场边际好转的可能性较大,且事实也证明,目前内贸市场订单仍在持续下达,织造端订单局部回暖,纺织鞋服及家纺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经编绒类冬季面料也比较紧俏,市场开工也较8月初有了改善。
据中国绸都网监测数据显示,近期江浙地区开工率恢复至7成左右,其中喷水织机开机率在7成左右,经编织机开工率恢复至8-9成,圆机开机率在5成左右,与8月初环比上升了,上升了5个百分点左右。
虽然市场表面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但是对于大多数纺织老板而言,市场交投面仍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市场整体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较为紧缩,很难提振整体市场成交量,再加上在供需不平衡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两极分化的态势也越来越明显。
氨超、仿氨超需求强劲,海宁地区开工回升
据了解,进入7月,海宁经编市场开工情况明显好转,市场上氨超、仿氨超等面料需求持续好转,订单表现良好,不少纺织老板订单能维持在10月附近,且销量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
“近期我们订单较为稳定,厂里机器开满,客户一直有拿货,所以我们库存也降低在10天左右,今年就是利润低了点,但是销量我们并未减少。”海宁地区一纺织厂老板表示。
氨超面料是近几年海宁地区较具有特色的常规热销面料,该面料采用涤纶DTY75D/144F扁平+氨纶40D为主原料,在经编机上织造而成,不仅不仅可做适合童装、裙装、休闲装、时装且又能用作家纺时尚面料,属于当下应季产品且适用性较广,因此近阶段一直出货较好,也正因为此,生产厂家在8月起开工一直维持在8成及以上的开工,不少厂家满负荷运行赶制订单。
当然,市场上还有不少生产常规产品的纺织厂老板即使在9月仍不敢像往年一样上调开工,厂里目前仍处于轮休的状态。一位纺织厂老板沈总表示:“往年我们每年这个时候每周都会出几个柜,今年到现在没有动多少,所以现在工厂仍旧是做四天休三天的模式,也不敢像7月份一样做库存,这个行情价格很难说会不会贬值。”
从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除了弹力类面料需求较为稳定之外,其他大多数面料产销难以做平,市场库存较大,厂家仍有低价去库存的操作出现。
全球纺织贸易经济对国内纺织业的影响的确是较大的,但也不用过分忧虑,一切都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除了外贸市场,国内纺织市场是一块不小的蛋糕,不容忽视。
现阶段,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于稳定,我国纺织行业运行有所改善,处于持续恢复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7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1%,降幅较1~6月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7%,降幅较1~6月收窄0.8个百分点;纺织服装服饰业下降11.9%,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制造业下降0.7%,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国内无论是服装、面料、纤维几个板块都在不断恢复,内销市场的潜力有待挖掘。更值得注意的是,往年下半年的市场货及内销订单的下达在8月底,而今年8月初就迎来了这波行情,量虽不及往年,但在传统淡季与旺季的过渡阶段,国内订单的好转为进入旺季打下基础。至于旺季到底有多旺,还要取决于秋冬面料订单的延续情况及春夏面料订单的启动。
编后语
往年行情好的时候,无论是大路货还是应季产品都会有自己的销售空间,但是一旦终端需求萎缩,市场供需失衡后,常规产品的销售空间就会明显萎缩,市场两极分化就相当明显。
2017年因环保带来的产能红利已经消耗殆尽,如今疫情之下市场产能过剩矛盾更为突出,且市场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企业之间也进入靠产品博弈的紧张阶段。对于目前市场阶段性好转的行情,多多少少有透支后市订单的可能,若后市防寒服在市场销售不佳,很有可能提前终止冬装面料的销售,市场订单缺乏持续性,织造市场或将比往年更提前进入“春节”模式。
来源:中国绸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