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线化和金融化”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道路,同时“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产业链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途径。
染化交易市场,作为服务于染化产业链的“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集信息展示平台、企业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媒体发布平台于一体。真正帮助传统染化企业实现新的腾飞。
大半年以来,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我国持续受内、外两股力量的双重挤压,伴随着需求端的挟制及成本面的制约等因素持续发酵,我国纺织行业生产、出口、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放缓,行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近期虽然市场出现疫情后的底部回暖,但实际上有限的好转与局限的热销根本是无法与旺季相提并论的,市场依然在生死线挣扎。
●部分织厂坯布库存突破100天!●
去年开始,服装企业对面料的需求多呈现“小批量、多批次”的模式,但今年受疫情影响,服装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加上本身就处于高库存状态,自然以“节流”为主,对于面料的需求进一步缩减。反馈到坯布市场,也严重影响了织造企业的出货情况。
目前,市场行情依旧处于温水煮青蛙的状态,多数企业现状依旧是累库存为主,少量订单有所出货。在步入“金九”这个关键时间点,市场上打样情况似乎有所增加,但真正落实依旧在少数。
“我们的织厂不大,只有30台比较老旧的喷水织机,并且只做190T、210T、240T涤塔夫三个品种。今年因为疫情生意不好,目前仓库了坯布已经堆得到处都是,大概有100多万米库存,相当于我们厂里100多天的产量,现在小车进去装货都几乎开不进去。”一位纺织企业负责人说道。
虽然现在市场上为了控制资金选择放假、减产的企业很多,但不停产的企业也很多,一般机器数量相对较少的,不会选择轻易放假,据了解,由于工厂不大,工人数量也不算多,不敢轻易停产放假。
因为一旦停产收入减少,那几个工人很容易就跑了。今年因为收入减少,已经有很多工人都跑回老家,或者去外地了。他们厂小自然各方面吸引力也不大,再去招人难度会非常大。
正如上述那位布老板所说,真的到了撑不下去的那一步才会停机器。并且在订单难以为继的时候,厂家一般都会选择生产一些常规的面料。这样也就导致整个市场上常规坯布的产能并没有下降,反而随着九月旺季的到来,不少前期因为高温放假的工厂重新开机器生产,接下去的日子里,一些常规品种坯布的社会库存很有再次向上攀升的风险。
●抛货抛不动,库存坯布没人要●
有人说,库存卖不动,实在不行就低价抛货嘛,但事实是抛货已经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我们从开年到现在一直有一款50D*75D色丁在做,这个订单是持续的,颜色和种类没有变化,每个月都要做个大几万米。给我们供货的织造厂只有一家,他们今年整体生意不好,库存很大,据说每个品种都超过50万米库存。但我们跟他拿货从来不要库存,只要近期刚织的布。”一位贸易商说道。
“只要新鲜坯”基本是近期纺织市场上比较普遍的一个做法。据一位织厂负责人介绍,他们现在的坯布订单,客户都是指明了只要拿近期的坯布的。现在这个行情,能来拿货的都是老客户,基本都是按照客户要求来,不可能蒙骗客户的。
于是工厂里出现了矛盾的景象,近期生产的坯布可能一米库存都没有,但几个月前,甚至半年前的库存还堆的到处都是。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是可能因为一些客户做的颜色比较浅,怕库存面料太脏太破影响面料成品质量;二也是担心库存面料各种原料批次都有,做出来的一批面料颜色容易有片差。还有就是现在属于买方市场,客户有资格挑选最好的坯布,刚织出来的布肯定比库存好多了。
假以时日,市场上的面料抛货,必然是一些长时间没人要的库存。这些抛货的面料很显然是不可能吸引到一些重视面料质量的贸易商,只能流向一些处理布商或者低价低质的服装商。这些买家市场能有多少,并且能够持续吃进坯布库存。显然靠这些买家,库存坯布根本是消化不完的,即使低价抛货也不一定能够出手。
●需求困境何时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当下赶上贸易战叠加疫情,市场运营环境依旧恶劣。何时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依旧是个未知数。由海外的需求环境来看,疫情持续发酵至今,就失业率来看,海外国家从早期的复工影响防疫,不复工影响经济,到现在积极的复苏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变化。美国却是早早的就已经站好队伍,表示比起防疫,经济更重要。
在疫情还不明朗的时期,也就是自4月中旬发出复苏经济的信号,下旬就开始复工,复工叠加大规模的游行等因素,疫情持续出现反复。失业率从4.4%暴涨到了14.7%,虽然当前已调头好转,失业率有所回升。另外观察印度与欧盟,其失业率依旧居高不下。
在国际市场当中,欧美最为我国中重要的外贸市场。由4月开始,一揽子的刺激政策,在复工复产后已有成效,由欧美消费者信心来看。自急迫的复工后,6月的失业率出现好转,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虽然有所提升,却依旧偏低,要低于往常的正常水平,拐点未至但已经走在恢复的路途上。欧盟的情况,可谓是如出一辙,却距离完全恢复依旧有较长的距离。
另外由工业生产指数来看,5月份可谓是最沉迷的低谷期,6月欧美工业生产指数急速回升,这得益于美国重视经济,但疫情依旧严峻,这不是玩笑更不是赌气,从消费信心的建立到需求的回归依旧有较长的距离。
●资金限制犹如困兽乱斗●
纺织行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尤为突出,资金缺口过大,企业运营得不到保障是困扰发展的难题。主要表现,全国纺织行业资金短缺,导致了计划难落实,缺钱买原料。
在避险以及回款压力下,原料备货下降,资金状态的恶化导致了债务上连锁拖欠和生产滑坡。
通过观察纺织业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息支出以及亏损的总额可以看出,虽然利息的支出自14年之后的话逐渐的收缩了,规模性以上的工业企业亏损总额却是逐年上升,越是亏损资金越是紧张,规模型的企业都已是如此,中小型企业又如何能够冲出围拢?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疫情在国外面临着二次爆发,各服装企业自身经营情况也并不理想,老牌企业倒闭现象不断发生,对纺织市场行情来说,都是利空因素。聚酯、织造、服装都处于自身“高库存”的状态,且去库拐点难现,利空因素叠加下,行情好转迹象依旧渺茫!
来源:化纤头条、布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