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线化和金融化”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道路,同时“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产业链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途径。
染化交易市场,作为服务于染化产业链的“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集信息展示平台、企业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媒体发布平台于一体。真正帮助传统染化企业实现新的腾飞。
对于“大量海外纺织订单涌入中国,订单已排到明年5月”的报道,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无奈称:“浮在表面看起来向好,实际上冰山大部分在水下”,而10月16日记者采访对外贸易相关工厂显示,纺织行业确实存在部分订单“回流”,除了海外订单“转暖”,季节性旺季、内需等原因亦影响着订单的“气候”。
但问询多家工厂得知,订单至多排至年内而非“明年5月”。多数纺织业者仍担心行情缺乏可持续性,而从二级市场来看,目前“炒作”大于“实情”。
市场火爆 一片欣欣向荣
浙江绍兴、杭州、嘉兴部分纺纱企业
近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赴浙江绍兴、杭州、嘉兴部分纺纱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企业运行及市场情况。
关于市场:企业反映8月份后开始好转,9月及10月初销售顺畅,特别是近期销售火爆,供不应求。
绍兴、广东:大圆机开工欣欣向荣,防寒服装面料订单持续火爆!
平均开机率71.81%。绍兴地区圆机开机率为72.36%,环比节前开机率上升19.62%,同比上升25.36%,目前7成工厂开工在8成以上,小部分较低。广东地区圆机开机率环比上升到7成附近,主流开机率在6-8成附近。
双节附近,大圆机开工呈现欣欣向荣景象,防寒服装面料(德绒面料、摇粒绒、牛奶丝等)订单呈现火爆态势。
多数工厂对订单持续到11月中旬尚有信心,尤其是下游订单多以现金一次性结款,采购涤纶长丝、棉纱等原料资金相对宽裕,但阳离子丝、低弹丝等原料紧缺使工厂签订订单相对谨慎,并不断推动涤丝价格上涨。预计近期绍兴地区大圆机开工难以下滑,仍旧维持相对高位。
盛泽、长兴、苏北:喷气织机赶交期急迫,喷水坯布“水涨船高”
喷气织机平均开机率71.52%。据市场调研了解,金九以来市场需求持续好转,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订单均有增量。另外近日棉纺原料联动上涨,其迅猛的涨势,带动了织厂、中间商的补库情绪,赶交期的企业则更为急迫。考虑到成本直线上升,为避免有单无利的情况加剧,各地企业相应的上调坯布报价,库存消化较快。
喷水织机平均开机率76.51%。节后至今,盛泽地区喷水开工适度好转,主要体现在防寒服装面料,如胆布、T400、春亚纺等相对畅销,在涤丝不断上涨的基础上,坯布亦“水涨船高”,市场询货气氛好于节前。但当地工厂对后市订单持续性多持质疑态度,仍有部分工厂库存依旧处于积压状态,难以消化。
海宁、常熟、长乐:订单较9月相比增幅50%,排期可至11月上旬
经编平均开机率87.83%。据了解,绒类冬季防寒面料走货较货,市场需求高度增加,内贸需求呈现直线上升,下游服装终端备货积极性非常高,国庆假期期间订单较9月相比增幅50%左右,极大的增加了纺织行业业内信心。
其中多数企业开工率在8成及部分较高满负荷,部分较低,本次订单交期相对较为紧张,排期可至11月上旬,少数高端产品排单时间相对较长,本次订单主要是双十一内贸订单为主,原料库存多在1个月以上,部分较高者在5个月以上,后面仍需关注双十一订单实际出货情况及外贸增加情况。
多方影响纺织订单回暖未见排至“明年5月”
凤竹纺织对记者表示,大量海外纺织订单涌入中国“是对的”,但具体数据并没有提供。卓创资讯分析师安光则表示,国内织机开工负荷已经从9月30日的77.2%提升到10月15日的93.2%,短期需求确实有明显好转。
“但这波(海外)订单转移的规模不好估计,我们公司的越南工厂是正常开工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上市公司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有欧美快时尚品牌因为原代工商无法开工,转而将内衣订单交由公司,代工品类从袜子增加到无缝内衣。他称,时间大概开始于3季度左右,目前行业内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而记者分别也向位于广东广州、东莞和福建泉州等地多家具备外贸资质的服装代工厂进行核实,反应出现分化。部分代工厂对记者表示,目前外贸订单的确比7、8月的时候多了,但不存在网上传的“爆单”,排单压力不大,同时亦称不清楚是否是“订单转移”,因为往年这个时候也是旺季。
位于温州的服装工厂亦称“忙不过来”,排期需等至12月,不过该公司所赶制的棉服主要供应本公司线上店铺,多家工厂持同样“内需”的说法,其中排期最长至双十二。也有位于东莞专营国外女装的工厂表示,因为疫情等原因,确有国外订单涌进的情况,但急的话“一个半月内也能安排”。
从上游来看,一位在安徽从事棉纱交易的从业者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棉纱供给比较紧张,价格也有较大的波动。目前本身也是内贸需求的旺季,业内都在准备双十一和圣诞节的订单。“听说可能部分是国外的订单,但规模应该不是很大。”
棉花棉纱暴涨 外贸订单或被放弃
从调查来看,自9月下旬以来,海外年底假期订单突然放量到来(有一部分是从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及巴西等国转移、回流)、内销采购商为“双11”备货以及2021年春夏季订单“井喷”是造成花纱布面料普涨的一个关键因素,但随着原料、棉纱布、面料等暴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严峻考验,一方面8/9月份接到纺织品、服装出口订单因生产成本大幅增长很可能无法执行;另一方面一些外贸易公司接到出欧美、东盟等国家订单找不到供货商、生产厂家代加工,焦点是合同签订,出口企业、国外采购商无法接受、消化加工企业上调报价,因此目前“订单虽多,但能接下来的少”。
上海、杭州等地几家外贸公司反映,10月份进入羽绒服、中厚裤类产销旺季,但由于一些沿海地区羽绒服等生产厂家加价40%-50%,而且必须预付款甚至全款,贸易商很难找到“供货质量好,价格又便宜”的代加工企业,“有单很难发出去”导致外贸商非常被动(生产商报价天天上涨),对报价偏低,利润不高的出口单大多采取放弃;一旦确定合同就需要“马不停蹄”的派采购人员四处联系生产厂家,尽快尽明确的签订加工合同,担心被其它企业“撬行”或加工方单方面要求提价。另外,由于担心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外向型贸易企业接单也趋于谨慎。原料、纱线、面料等报价暴涨对整个终端消费市场的影响正逐渐体现,短暂的“蜜月”期后,形势或急转而下。
行业火爆原因
综合企业对市场情况的分析,最近的行情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原因:
(1)十一黄金周的消费情况让服装行业对双十一的信心回复,积极备货。随着双十一临近,纺织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棉纱、氨纶等家纺、服装面料需求暴增。
(2)由于国外疫情没有好转,部分外单回流到国内,如印度的家纺订单。
(3)开年以来,整个产业链的生产企业和中间商都在努力的消库存,基本上采用随用随买的策略,整个产业链缺货。
(4)今年冷冬的预测使的对冬装销售看好。
(5)原油产能下降,价格上涨,导致新料价格上涨。近日,受飓风“德尔塔”影响,美国墨西哥湾有91.53%的石油产能将关停,且美国可能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另外挪威石油工人罢工可能扩大,沙特阿拉伯有意推迟原定明年初实施的欧佩克增产计划。多重利好支撑下,原油强势反弹,涨幅双双突破3%!支撑涤纶现货和期货市场。涤纶长丝、锦纶、氨纶、棉纱全线大涨!原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坯布市场价格上涨带动市场走好。
行情能持续多久,是否会出现急刹车?
由于行情火爆,部分厂家已经封盘不报,暂不接单。如今有货=有钱,部分厂家加速恢复弥补前三季度亏损。这波涨价会持续多久?还会跌吗?
国庆期间整体下游市场订单增多幅度较9月增加50%左右,虽工厂订单服装类多在11月初至中旬附近,家纺订单在12月附近,但后续春季订单是否如期而至,尚需时刻关注。同时受上半年疫情影响,很多企业的营业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很多企业都出现了严重的亏损,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急剧攀升,使得各行各业气氛非常紧张。如果年底疫情反扑,企业将面临新一轮的停产停工的局面,将对企业雪上加霜,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综合以上因素,在产业链整体缺货的情况下,需求集中出现,造成短期的市场需求旺盛。对于这一波行情持续的时间,企业表示很难判断,最终的结果还要看10月底的行情,但普遍不看好。原料方面,10月以来棉花、粘胶价格持续上涨,近日涤纶也开始出现上涨迹象,但企业普遍表示,上涨缺少大行情的支撑,判断是短期现象。下游织造工厂对于这波行情依然担忧,担心会出现 “急刹车”现象。
来源| 棉纺织技术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