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线化和金融化”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道路,同时“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产业链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途径。
染化交易市场,作为服务于染化产业链的“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集信息展示平台、企业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媒体发布平台于一体。真正帮助传统染化企业实现新的腾飞。
近一周多以来,国内棉花销售较10月份明显走淡,原料价格继续走弱。截至11月6日,CC3128B棉花指数报收14593元/吨,较上周同期下跌48元/吨。刚刚走出“金九银十”,一部分棉花企业、中小棉纺织企业、贸易公司等反映形势开始发生变化,CY C32S纯棉纱报收21230元/吨,一周跌去570元/吨,跌幅2.61%。
棉花棉纱价格下行,纺企只能谨慎接单
从当下纺企的经营状况来看,由于10月份棉价及棉纱价格的大涨,纺企加工利润亏损大幅收窄,目前亏损约为500元/吨左右,按照20天前棉花库存来算,加工利润依然为正,且极端情况下一度达到过2500元。但众所周知,10月之前的总体行情较差,纺企自身都在去库存,棉花自然没有备很多库存,9月中旬有过一波小的采购,但仍然处于相对低位附近,所以注定这波行情能吃到红利的也就少数企业,多数的企业勉强只能维持现金流,日子并没有十分好过。
自十月中下旬至今半个月,棉纱期货价格从22260一路下跌至20630点,下跌达到1630点,跌幅7.32%。期货价格大幅下挫对棉纱现货销售带来严重影响。现货销售价格下跌不说,最要命的是销售明显放缓,走货不畅,棉纱开始累库,纺企库存拐点出现。
截至11月5日,中国纱线库存指数报收12天。纺企棉纱库存整体还是不高,暂无经营压力。但库存是影响纺企心态的重要因素,各个地区纺企报价目前相差巨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因素便是当前部分纺企库存较低,不愿意降价销售。不过,现在大多纺企还是在生产前期订单,不少还是满负荷生产。至于后期,订单虽然也有一些,但下游在价格上也是非常苛刻。
纺企们只能谨慎接单,还要根据皮棉库存、购棉成本、赢利目标等因素综合考虑,承接有把握能赢利的订单。
至于下游坯布市场,目前虽然全棉坯布库存处于近3年低点,但开机并没有大幅度提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实际订单没有完全传达到消费端。在10月这波行情中,库存转移其实大部分转移到了坯布贸易商手里了,终端的订单是有限的,是原料的暴涨及供应的短期短缺造成了棉纱和坯布的暴涨,也造成了贸易商的抢货,实际上贸易商算是错判了形势,接了盘。
美国大选对于我国棉纺行业始终是一头“灰犀牛”
国际方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美国目前的大选对于我国棉纺行业始终是一头“灰犀牛”。拜登当选,但从国际关系上仍会将中国做为经济上的对手,从贸易、政治、军事等方面继续对中国挑衅施压的政策不会变,中美关系将在“斗而不破”中继续前行。美方会为了所谓的贸易平衡、扭转贸易逆差,仍将通过各种手段施压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包括棉花。
不过也别高兴得太早,拜登很可能会一改特朗普之前在全球范围内开启的“地图炮”模式,改为联合之前被得罪的国家,共同打压甚至替代中国商品,届时对于中国就业人口多、竞争力强、出口基数大的纺服企业的而言肯定算不上是什么好事。
热度一过,负面问题逐渐显露
二次疫情突发的消息,让近期稍有好转的纺织市场突然蒙上一层阴影!年初欧美疫情失控,导致的纺织订单大面积取消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散去,不少纺织企业的库存还在仓库积压,或者是货款还没能完全要回。
欧洲疫情的二次爆发,市场上难免各种悲观情绪开始蔓延,对到手的订单是否会再次取消,发走的订单会不会货款难要的担忧十分强烈。
据一位四面弹染厂的员工介绍,他们厂里最近一阶段订单特别多,而且订单都是来自一些大客户的,单量动辄都是十几万、几十万米的。厂里做这些订单已经忙不过来了,一些小单、散单已经不再接了。
但是近期厂里不少大客户都叫停了自己的订单,厂区里堆的到处都是的坯布却有很多是不能生产的。
国内许多服装厂成衣最后都是出口至国外,因此外贸市场与国内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上半年全球疫情肆虐,他们不敢备货,但近几个月自身库存消耗殆尽,同时国内疫情控制住等消息给他们重新备货的勇气。于是临近年底,他们在现在开始大量备货,可是欧洲疫情以及圣诞季取消的消息让他们再次缺乏信心。国外市场一旦再次受疫情影响,国内的服装厂也将首当其冲,服装的销售也将受影响。叫停生产,等待观望也许是现在最好的选择。
同时已有纺织老板透露,十月的疯狂行情或将在双十一过后付出惨痛代价。即冬装销量不佳,服装客户尾款难以支付,延长欠款或者服装抵债。也就是会出现每年年底都会看到的市场上门市部前摆了许多衣架出售羽绒服、棉服等现象。
羽绒服以及棉服的销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天气。虽然十月有传出今年是冷冬的预测,但进入11月后,天气依旧没有转凉,北方地区也没有大面积出现下雪天气,因此纺织人士对冬装的出售缺乏信心。
另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都是“市场单”,市场货的特点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久。也不是所有厂家都能接到几十万米、几百万米的大单,同时市场单大多对价格十分敏感,而面料要求并不严格,一般都出现在现货市场上,或者全球一些较为落后贫穷的地区。这类订单一般品牌服装企业也不屑一顾的,都是有一些普通服装企业在操作。
结语
对于此波由内需、外贸拉动的国内纺织面料行业发展热潮,行业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国内服装行业整体依然处于历史困境中。疫情对我国乃至全球的供应链市场都造成冲击,全球市场尚未全面复苏和向好,我国纺织行业此时谈爆发为时尚早,“整个行业依然处于发展趋缓、趋困的状态,需要一个恢复周期。”
来源:棉纺织技术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