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线化和金融化”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道路,同时“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产业链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途径。
染化交易市场,作为服务于染化产业链的“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集信息展示平台、企业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媒体发布平台于一体。真正帮助传统染化企业实现新的腾飞。
近年来,涤纶长丝龙头企业通过不断纵向及横向扩张实现资产规模及营收规模的持续扩大。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恒逸石化已经成功向上游炼油领域延伸,东方盛虹年产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朝着2021年投产的目标稳步推进。桐昆股份通过20%参股浙石化项目间接参与炼油及PX项目,新凤鸣近两年也在着力加快完成PTA项目的配套。
目前涤纶长丝仍在快速扩张中,2020年涤纶长丝产能在3371.3万吨/年,产能增速再10.60%,涤纶长丝产能扩张步伐主要集中在现有涤纶工厂龙头企业为主,涤纶长丝CR5稳占行业“半壁江山”。
从涤纶长丝CR5产能情况看,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涤纶长丝总产能在3371.7万吨/年,年内涤纶长丝产能新增主要集中在聚酯龙头工厂,桐昆、恒逸、新凤鸣、盛虹、恒力,2020年涤纶长丝年内新增产能375万吨/年,产能增速12.51%,预计2021年涤纶长丝总产能在3754万吨/年,新增产能在382万吨/年,产能增速11.33%,其中CR5新增产能占62.34%,主要集中在头部大厂。
国内涤纶长丝产能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虽然长停装置在17-18年已有部分重启,然随着与炼化一体化相关涤纶长丝产能的快速扩张,未来涤纶长丝 “半壁江山”仍被头部企业坐稳。与此同时桐昆股份与新凤鸣是未来两年涤纶长丝新产能贡献的主力。
新凤鸣的规划新产能规模更大
涤纶长丝行业未来已有规划的新产能,基本来自于行业龙头企业扩产,桐昆股份及新凤鸣均规划了新一轮的产能扩张计划,其中新凤鸣的规划产能规模更大。
桐昆股份2019年2月公告,计划投资约160亿元,在江苏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形成年产2*250万吨PTA、90万吨FDY、150万吨POY的生产能力。其中一期投资额为120亿元,建设2*250万吨PTA、30万吨FDY、90万吨POY,配套相应的公用系统,同时在临港工业区一期热源点扩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开工建设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
新凤鸣2019年年报公司当前预计产能投放为每年两套或每两年五套的速度,2020年3月,公司公告将投资130亿元,在浙江独山港经济开发区形成年产400万吨PTA和210万吨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生产能力,2020年6月,公司公告将投资110亿元,在桐乡市洲泉镇工业区临杭大道北侧建设年产200万吨功能柔性定制化短纤、100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及30万吨聚酯薄膜新材料项目。
未来两年桐昆股份的PTA外购比例或将有所上升
如前文所述,近两年仍有1500万吨PTA装置规划投产,年化增速超过10%,且新装置采用的都是更为先进的工艺技术,单套产能规模达到240-250万吨,预计PTA装置的集中投产将再次压制PTA环节的盈利能力。嘉兴石化二期以及独山能源一二期均采用更为先进的生产工艺,但预计未来2-3年PTA环节的盈利能力将较2018-2019年有所下滑,PTA配套带来的盈利优势将有所削弱。
桐昆股份通过嘉兴石化一二期PTA装置的投产逐步降低了PTA的外采比例,根据计算2019年公司PTA外购比例约为16%,伴随涤纶长丝新产能的投放,公司PTA需求量也将再次提升,未来公司PTA的匹配程度将取决于如东项目PTA的产能投放情况(500万吨PTA),公司也可根据PTA行业的景气程度布局投放的时间点,规避PTA行业产能集中投放对PTA环节盈利能力造成的冲击。
新凤鸣通过独山能源一二期PTA装置的投产延伸产业链,其中一期装置220万吨已于2019年10月份投产,独山能源二期220万吨PTA预计2020年Q3投产,二期装置投产后公司PTA外购比例将明显降低,根据计算2021-2022年公司PTA外购比例仅为0%和10%。
来源 | 西部研发化工团队、隆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