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线化和金融化”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道路,同时“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产业链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途径。
染化交易市场,作为服务于染化产业链的“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集信息展示平台、企业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媒体发布平台于一体。真正帮助传统染化企业实现新的腾飞。
20年12月初以来,受益于成本推动以及下游局部订单好转影响,聚酯市场开启了一轮持续时间较长的上涨,尽管下旬市场因需求跟进乏力及石油、原料价格回落影响出现了一波小幅回调,但借回调之际,大量传统贸易商伺机囤买“低价货”;且因价格持续高位,织造厂也在前期原料库存逐步消化后开始跟进采购;元旦前后,市场产销再度火爆,假期后首个交易日更是喜迎开门红。
而随着原料端持续上涨,涤纶长丝日产销较年中放量明显,为工厂快速缓解库存压力,目前涤纶长丝工厂库存较年内3月底、9月底看处年内较低位置,企业多无较大库存压力。基本面着实不弱。
原料大涨、乐观情绪,助推涤纶长丝量价齐升
对于沉寂了这么久的纺织市场,的确缺乏一些激励信心的好消息。此次的原料大涨,无疑成了振奋市场最佳导火线。聚酯工厂们当然坐不住了,涤丝涨价势在必行,除了成本增加的压力之外,从目前市场预期来看也是持续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已经开始进行大范围的疫苗接种,首批接种人群集中于高危人群,后续随着疫苗产能的提升,普通人群也将逐步纳入到接种范围。从情绪上来讲,疫情的影响已经无需过度担忧,近期出现的二次疫情传播,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居多,再次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较小,另外,工业生产及消费也再难受到更大冲击。
同时在需求侧改革背景下,更多刺激消费政策将出台,商务部等12部门1月5日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对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提法;在2021年两会之前会有更多政策出台,极大刺激了国内消费热情,助力“内循环”的形成。正是基于这样乐观的估计,才有了近期的原料、汇率、运费等价格不断上涨。
不仅仅是上游的化纤原料市场,下游的坯布面料市场也同样氛围良好,一片繁忙的景象。据了解,元旦期间,江苏、河南等地多数中小纱厂、布厂并没有放假,而是加班加点完成10-12月份接到的订单。一是对2021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再度爆发担忧,春节前广东、江浙、福建等地下游企业、轻纺市场商户及贸易商适量囤纱、囤布的热情较高;二是考虑到疫情的不确定性,部分中小企业计划赶在1月底前交货并收回货款,尽可能规避风险;三是近期原料支撑,部分坯布报价出现上调,出货也明显改善,因此企业接单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下游春节前最后一波备货是否已经完成?
此次涤丝涨价、产销好转的事件后,市场便对下游备货情况尤为关注。
临近年底,因为疫情影响,不少织造企业也在安排放假计划,部分工厂放假时间肯定会有所提前,考虑到元旦过后市场可能遇到的上游生产、运输、物流等利空因素,今年贸易商、生产厂家采购较往年有所提前。
此外,近期由于限电、环保减排等原因,部分地区的织造厂家开工也不稳定,个别生产地区受到蒸汽和燃起停止供应,市场开工下降。大多数企业仍然是满负荷生产,因此整体开工率维持在8成以上,与19年同期6成左右的开工相比,今年厂家整体生产积极性较高。
因此厂家对原料的采购有提前,再加上前期在原料急速拉涨的带动下,下游坯布、面料的备货需求提前,整个产业链签单也好于前期,行业库存小幅走低,部分工作提前生产库存以备明年销售,从而对原料的需求也优于去年同期。
此外,由于疫情蔓延、人民币升值、货运费暴涨等利空因素仍然影响着外贸市场,因此很多外贸企业对接中长单、大单的意向并不高,大多数都在抓紧时间赶制年前的订单,因此近期生产、交货等活跃度仍在延续,但是新单的成交量已经不如前期。
因此小编认为,经过此次集中备货后,多数织造工厂原料库存已备足一个月,受制于资金的压力后期采购力度将有所减弱,而一些产能规模、资金实力有限的工厂在春节前或仍有采购囤原料的动作。同时涤纶长丝近期成本驱动的逻辑尚未结束,上方空间仍取决于原油。而从后市来看,如果成本端失势,供需仍或接力成本成为影响春节前后市场的主要因素,下行空间也由原油及利润给出,空间或偏小。
来源 | 绸都网、化纤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