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线化和金融化”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道路,同时“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产业链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途径。
染化交易市场,作为服务于染化产业链的“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集信息展示平台、企业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媒体发布平台于一体。真正帮助传统染化企业实现新的腾飞。
订单并不愁,但损失难弥补
在2020年11月之前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表现就不错,4月出口同比增速便已转正,5月单月出口量超过200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77.3%。
“目前接到的订单已经排到2021年3月,历史少见,一般像毛巾这样的家纺产品订单会排到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左右。”孚日集团董事、副总经理于从海表示。
孚日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用纺织品出口商,主要出口毛巾、床上用品等家纺产品,外销占比在80%~85%之间,美洲市场的销售额达2.7亿~2.8亿美元。
于从海介绍,美洲市场的出口额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同比增幅很大,每月大概在15%。
在正常年份,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外贸订单的高峰期,往年这个时段孚日集团的沙滩巾订单会增加,为来年夏季备货,但今年沙滩巾订单量很小。随着2020年下半年美洲市场订单增多,出口产品的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家用、室内用的产品订单明显增多。“家纺产品整体表现都不错。”于从海说。
除了家纺产品,面料的出口订单也在激增。全球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面料在绍兴柯桥成交,当地发布的柯桥纺织指数中的外贸景气指数显示,2020年11月同比增长10.4%,达到911.77点,为2019年以来的最高值。
绍兴市泽浩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严良敏表示,其产品90%出口到美洲市场,“从8月开始,每个月的出口额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是增长的,通过8月到11月这4个月的增长把前面的损失补回来一些,一些月份出口额的增幅甚至超过50%。”
这似乎是诸多受访纺织企业的共识,虽然下半年外贸订单激增,但仍难弥补上半年的损失。柯桥区商务局提供的数据也显示,即使经历了三季度的订单增长,2020年1月至10月,全区企业累计出口额下降超过20%。
“即使下半年有报复性增长,也没有把上半年损失的出口份额弥补回来。尤其是第二季度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于从海介绍说。
海运费+汇率,出的越多亏的越多
一位家纺企业物流部门负责人回忆说,到美国的海运费用从2020年9月开始缓慢上涨,大概就是回流订单增多时,“以前到美国是2000多美元一柜,现在涨到6000多美元,而且还要继续上涨。”
海运费用上涨的背后是紧俏的集装箱供应。“之前即使涨价但依然可以找到集装箱,但2020年11月底开始连集装箱都很难抢到,即使很早就订了舱位,但装柜时却发现没有集装箱,导致货物积压在仓库。”
“就像飞机票一样,即使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票,海运舱位也是这个道理,而且即使有了舱位,也不一定有集装箱装货。”前述家纺企业物流部门负责人表示,以往只需要提前一周订舱位,现在至少需要提前半个月,也不一定可以订到。“因为无法及时出货,目前企业受到影响的货值达到三五百万美元。”
但谈及海运涨价对于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有企业负责人直接表示“太可怕了,把我们的利润直接‘吃掉’了。”
“纺织品比较占空间,一个集装箱的货值,或者说附加值并不高,比如一个集装箱机械设备的货值可能有几十万美元,而一个集装箱纺织品的货值多在三四万美元。”
“我们大部分订单是FOB模式,但欧洲有一位客户采用CIF模式,原来一个集装箱3000多欧元,现在变成7000多欧元,运费占货值的22%,这就太恐怖了,已经严重亏损。”
零售价格难以上涨,同样,企业的出厂价格的上涨幅度也有限。
前述家纺企业负责人表示,家纺行业本来就是微利,毛利在10%到15%之间,净利润在正常年份也只有3%到5%。“即使是FOB模式对于客户来讲也很难受,增长的成本要转嫁给消费者其实很难,因为零售价格也不敢增长太多。”
除了高涨的海运费和抢不到的集装箱意外,“吃掉”利润的因素更多来自于人民币升值。
“2020年下半年利润薄主要是汇率的原因,汇率上涨直接‘吃掉’了我们七八个点的利润,下半年因为汇率上涨就损失5000万元左右。我们竞争对手的货币都在贬值,比如土耳其是高端产品的竞争对手,这3年兑美元汇率从3点多贬值到7.8。”
从2020年年中突破7这个关口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现在涨至6.5附近徘徊。
“利润基本上被海运费用上涨与人民币升值吞噬,加之棉花价格从2020年三四月时的最低点上涨了20%左右,我们是硬着头皮在做,特别是年终的两个月,简直是骑虎难下。我们的订单多来自大客户、老客户,在疫情情况下有订单就不错,还要保持企业运转,养活工人,也是为了维持长远客户关系。”
这位企业负责人表示,行业内接单的周期大概是两个月,企业在接单时并不知道汇率的走势。他说,“整个第四季度基本都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甚至出口越多,亏得越多。”
来源:隆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