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染化交易市场!   请登录   预注册
 
 关于平台

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线化和金融化”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道路,同时“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产业链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途径。

染化交易市场,作为服务于染化产业链的“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集信息展示平台、企业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媒体发布平台于一体。真正帮助传统染化企业实现新的腾飞。

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面料成本上涨,ZARA和H&M集体上涨约200元
2022年02月23日 09:05 dyeschem.dazpin.com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2月16日消息,市场研究公司Lectra近日发布报告称,由于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等成本问题,2021年8月至12月期间快时尚巨头ZARA及H&M分别提价23%和13%。

其中,ZARA的平均价格由31欧元升至38欧元(约合人民币223元至273元);H&M的均价由24欧元升至27欧元(约合人民币173元至194元)。

棉花、羊毛、可回收面料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了快时尚品牌的成本,从而导致价格上涨。

 

一直以来快消服饰都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受关注的市场,由于其较为低廉的价格,较高的性价比,以及比较时尚的玩法,一直都吸引着大量年轻人的目光,然而就是这些比较有名的快消服饰巨头却突然宣布要集体涨价了,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些巨头的涨价?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ZARA和H&M的集体涨价,最核心的逻辑应该还是整个产业链体系的压力,伴随着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这两家巨头也逐渐发现了市场所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如果这个时候不涨价的话,很有可能就出现成本压力过大,企业难以支撑的状态,所以对于这些巨头来说,为了提升自己的利润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涨价就成为了迫不得已的选择,毕竟经过了这一段时间,整个供应链体系价格的上涨也逐渐开始要传导到终端产业内部了,在这种终端产业的玩法之中虽然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都不太愿意只用涨价这一招,但是最终迫不得已还都是选择了涨价的这条路。

 

其次,我们看到的是这些企业虽然在涨价这条路上做出了选择,但是它的涨价也是有策略的,并不是单纯的直接就把价格往上提,而是开始推出了更多更加高端的产品,通过高端的产品,让消费者愿意在高端市场上支付更多的费用,这可能才是当前涨价的核心逻辑,这和快消品直接的纯粹的原商品涨价是不一样的,这些服饰企业还是比较明白,如果在服装市场之上直接进行价格的全面上涨的话,无疑会失去很多的消费者,通过这种提升产品品类,特别是高端产品品类的价格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在不损失消费者对于产品认同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利润水平,这种涨价比起星巴克那种直接涨价还是有策略的多。

 

第三,我们看到的是这两大服装巨头都宣布涨价很有可能将会带动的是服装企业的涨价风潮,服装企业们都有可能开始进行涨价的玩法,毕竟之前大家都是在观望,没有人带头的话谁都不敢贸然涨价,但是现在有两大巨头抱团涨价的话,其他企业也就开始有理由进行涨价了,但是同样是涨价,能否真正让消费者认同这将是最大的问题。

阅读延伸:

Zara、H&M 2021财务报告出炉:Zara净利润12.73亿欧元

 

9月15日晚,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发布上半财年财务报告,披露2021年2月1日至7月31日销售额同比增长49%至119.36亿欧元,毛利率达57.9%,净利润录得12.73亿欧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1.98亿欧元明显改善。

 

据了解,报告期内该集团电商收入同比大涨36%,与2019年同期对比大涨137%,该集团预计电商收入占比将在今年提升至25%。

按品牌划分,Zara和Zara Home的销售额同比大涨53.4%至84.88亿欧元;Pull&Bear收入上升35.9%至7.86亿欧元;Massimo Dutti销售提升23.8%至6.07亿欧元;Bershka收入增加32.8%至9.19亿欧元;Stradivarius也录得7.82亿欧元销售额,Oysho和Uterque收入分别上升46.6%和54.8%至3.05亿欧元和4800万欧元。

 

9月15日,H&M发布2021财年第三季度(即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期间)业绩报告,披露销售额(按当地货币计算)同比增长14%至555.85亿瑞典克朗,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对比下滑11%。

据了解,该公司除亚洲和大洋洲以外地区销售额(按当地货币计算)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此外,H&M本季初约有180家店铺暂时关闭,截至本季末仍有100家门店处于暂时关闭状态。

 

来源:界面新闻、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