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线化和金融化”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道路,同时“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产业链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途径。
染化交易市场,作为服务于染化产业链的“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集信息展示平台、企业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媒体发布平台于一体。真正帮助传统染化企业实现新的腾飞。
在需求提振、主产区干旱等因素的影响之下,美国棉花价格(ICE期棉)持续上涨。
据中国棉花网消息,ICE期棉上周五(3月25日)涨停,截止到下午收盘,价格已站稳140美分,创近11年高位。这已经不是美棉价格近期第一次创下新高,近半年以来,美棉价格屡次突破2011年7月以来的价格高位。
不仅仅是美棉,印度棉花也走势强劲,近期在持续高位震荡。
在国外棉花价格的拉动之下,国内棉花价格走势也不弱。3月以来,郑州商品交易所一号棉花主力(CFM)走出了一波小幅上涨行情,价格在21000-22000元/吨左右盘旋。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轮国内棉花价格上涨,已经从最低不超过11000元/吨上涨至今,上涨幅度超过50%。
“全球棉花市场在印度棉花减产事实发酵和美棉逼仓的背景下,无视消费端的利空,延续上涨。”
江苏励强纺织品有限公司老板吴志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棉花的持续涨价,对于企业成本的冲击很大。“一些订单刚刚接下来,棉花价格一涨,企业就不赚钱,甚至亏损。经过这一轮棉花价格的上涨,我们现在接订单也很谨慎。”
棉花价格为何“涨不停”?
3月下旬,农业农村部发布2022年2月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2月份,国内棉价继续上涨,国际棉价环比上行。
其中,美国农业部(USDA)调减全球棉花产量,调增棉花消费量,叠加美棉签约和装运数据转好等因素的支撑,2月份Cotlook A指数(相当于国内3128B级棉花)月均价每磅138.79美分,环比涨5.1%,同比涨49.6%。
3月份,国际棉花价格上涨并未止步,尤其是美棉价格屡创新高。
美棉、印度棉本年度因为出口强劲、减产炒作、供应偏紧、库存下降等,而下年度其产量又有不利天气、高价化肥、作物竞争等因素的支撑,所以美棉、印棉等国外棉花价格连续创下新高,并且带动了国内棉价的偏强运行。
“一季度外棉价格明显要强于国内棉花价格,外棉上涨一定程度支撑郑棉价格重心上移,目前内外棉价差倒挂明显。”万晓泉表示。
然而,目前国内棉花下游订单并不旺盛。
农业农村部在上述月报中指出,据中国棉花网调查,当前下游企业新增订单较少,原料补库以刚需少量采购为主,市场普遍对后市行情持谨慎态度,但在收购成本高企、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国内棉价仍有较强支撑,预计短期国内棉价高位震荡。
“目前纺织行业其实是处于春季小旺季,但是就表现来看,内销与外贸均有所承压,订单情况不及往年同期,而纺织成本因高棉价而居高不下,所以纺织企业目前经营压力较大,产成品库存增加,原料去库存意愿较强,开机率下调。”万晓泉表示。
那么,为何棉花仍然走势强劲?
国内郑棉重心上移是美棉需求好带动的,但实际上各国下游需求都不好,工厂是随用随买,不敢大量补库,而且装运问题也没解决,导致短期需求比较迫切。一旦物流恢复正常,进口国库存增加,市场就是另外一番景象,现在更多的是一种“虚假繁荣”。不过,在超高通胀的影响下,ICE棉花难以深跌下去。
吴新扬指出,从国内来看,棉市僵局延续,上游轧花厂因持有高成本资源而采取惜售策略,而下游纺织业因低利润和弱订单,维持随买随用策略,导致国内皮棉走货偏慢。与此同时,中国仍是美国棉花当前年度主要买家,随着棉花进口滑准税配额发放,中国未来进口端的边际增量值得期待。
纺织企业利润受挤压
目前来看,这一轮棉价上涨,更多是由供给面而非需求面主导的。在棉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纺织服装企业利润受到挤压。
吴志祥指出,目前棉花占企业的成本比重持续提升,以前占成本的比重在50%-60%之间,现在要占成本比重70%以上。“我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对冲棉花价格上涨,因为棉价可能现在在涨,但提前备好料之后可能又出现下跌,没有办法预计。”
他指出,企业现在接单很谨慎,会和客户沟通成本涨价的问题。比如说,如果棉价上涨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内,为了维护客户资源,会帮助客户承担这一涨价的成本。但是如果涨得太多,企业就无法承担,可能会和客户讨论怎么处理涨价的问题,比如说各承担一半的涨价成本。
“所以,别看去年的订单很红火,但其实企业没赚到什么利润。”吴志祥说。
吴新扬指出,在棉纺产业链各环节中,供需矛盾在2021年集中凸显,进而引发牛市的爆发,利润自下而上传导。从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9月前,国内整条棉纺产业链利润比较不错。
但是,吴新扬认为,目前高棉价冲击下,导致纺织利润快速走低。纵观全球,服装类CPI同比增速往往低于全商品服务类CPI的同比增速,且常年处于2%以下增速,决定了整条产业链的盈利水平相对有限,成本上涨对最终端消费者传导的动力较弱,所以棉纺产业链的利润大概率会出现均值回归。
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来说,还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外贸订单分流。中原期货在上述研报中指出,随着东南亚复工复产加速,外单分流现象凸显,约七成左右的棉纱、棉布企业订单环比、同比均下降。
在棉价上涨的背景下,企业也在寻找对策。吴志祥表示,企业开始减少棉的用量,会选择生产涤纶、黏胶、人造棉等产品。虽然化纤原料也在涨价,但整体涨得不算多。
这或许会进一步影响棉的需求。万晓泉认为,从2022年来看,国内和国际棉花价格都可能出现一定调整,但调整幅度需关注后续新棉种植情况及产区天气情况。
万晓泉表示,需求方面,在全球疫情、国际局势影响下,以及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预计纺织品服装需求亦难以有较好表现,需求不佳将继续压制棉价,预计棉价将逐步调整,但是新年度棉花种植生长情况形成新的不确定性。
吴新扬表示,去年收获季的上涨,给予全球棉农充分的棉花种植意愿,随着北半球逐渐进入春播时期,以及南半球巴西快速种植,扩种预期正在落地。但从种植到最终的收获,天气和肥料扮演关键“角色”,作为重要的棉花出口国,美国正在面临干旱条件恶化的局面,弃种率和单产可能对冲面积增长幅度。
“此外,目前订单不及预期,国内纺织业‘金三银四’落空。不过一旦订单情况出现边际性回暖,低原料库存可能引发纺织业出现被动补库行情。”吴新扬表示。
来源:全球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