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线化和金融化”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道路,同时“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产业链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途径。
染化交易市场,作为服务于染化产业链的“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集信息展示平台、企业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媒体发布平台于一体。真正帮助传统染化企业实现新的腾飞。
从上半年铺天盖地的“爆单”报道,再到下半年的“缺单”传闻,东南亚的订单似乎跟股市行情一样跌宕起伏。
据多位在东南亚国家从事外贸出口业务的人士表示,近几个月来,确实感受到订单明显减少。欧美需求减少是主要原因,但这也与今年三、四月份的超常规订单爆发后逐渐趋于平稳有关。有专家预测,这一情形或持续到明年四月后。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是否有能力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曾一度成为海外舆论关注的焦点。目前来看,“难以取代”成为业界共识。
那么,东南亚各国如今实际订单情况如何?订单变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对中国又有什么影响?
01、东南亚订单锐减 中小企业受冲击更大
“我所在的工厂,主要做欧美服饰的代工,从9月份开始分批放假,订单很少。”小张是一名在柬埔寨某中小型服装厂从事管理的中国人,他表示,柬埔寨对疫情管控一直都不严格,去年因周边国家相继封城,曾吃到过一波订单转移红利,但随着周边国家陆续“躺平”后,之前转移到柬埔寨的订单又转走,今年下半年以来,订单更是急剧减少。
在越南从事木材生意的李先生,发现一些下游家具厂的生意也变淡了,“越南国庆,我有很多客户放了7天假,往年一般都是放两天,很多客户都减少了订货量。”
河北优耐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刘晓明表示,公司往年都会接到来自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订单,今年尤其是最近订单确实比较冷淡,“今年以来,马来西亚就没订单了,菲律宾订单较少,越南有两个月没订单。”
东南亚此轮外贸订单减少,中小企业受冲击较大,而一些具有产业链优势的大企业,受影响较小。
苏先生是长三角一家A股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负责人,他所在的企业,在十年多前即在越南布局。苏先生说:“每家公司受影响的程度,与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定位和地位有关系。”
苏先生表示,目前东南亚制造业并非完全拼成本、拼低价,大多长期合作的客户看中的是产业链完善带来的品质和交期的确定性,“我们公司的产业链布局,是从原料开始,以及在各海外基地的多元布局,这些因素都让客户对我们很倚重。”
正是这些优势,让其公司在产业链中占据较高地位,因此公司订单受影响不大。据苏先生观察,现在欧美大客户的订单有两大趋势,一是集中采购趋势,特别是比较好的品牌商都在逐渐淘汰中小型企业;二是传统服装等订单,向东南亚转移是一个确定性的趋势。
柬埔寨的小张同样提到了订单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柬埔寨订单下滑主要集中在小企业,大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此外,柬埔寨因为工业发展基础薄弱,现在的出口订单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鞋类,以及中国转移过去的组装等简单类别的加工,在产业链中处于劣势,受到的影响会更大。”
越南中国商会胡志明市分会会长赵骞称,相比于今年上半年三月、四月的出货高峰期,现在越南木器行业的订单能达到50%算是很理想的情况,不少企业仅有高峰期的30%,一些小的企业可能仅有10%左右,鞋类服装类也是差不多情况。
胡志明市工艺美术和木材加工协会(HAWA)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成员企业减少了出口订单;73%的企业收入减少10%至90%;65%的企业有裁员。
02、欧美需求放缓是主因 专家预测至少要持续到明年
欧美主要经济体高通胀叠加消费需求萎缩,被认为是近期东南亚多国出口订单明显缩减的主要原因。
“环球同此凉热。”北大汇丰智库副秘书长、助理研究员蔡荣表示,支持出口订单增长最重要的基本面因素是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增长。
然而,2022年以来,世界经济面临高通胀和紧货币两大负面冲击。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全球有超过100个国家通货膨胀率在6%以上,IMF今年7月第三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持续上行。同时,欧美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加息。通胀的持续攀升推动多种日常消费品价格上涨,欧美消费需求急剧萎缩,多个发达经济体面临经济增长动能放缓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全球出口订单增长放缓甚至下降,东南亚国家作为外向型经济的代表,出口订单下降也在情理之中。”蔡荣表示。
“高通胀和弱需求之下,欧美发达经济体纷纷缩减进口订单,这才出现了东南亚国家订单荒局面。”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亦表示。
除了前述受海外通胀和消费力下降影响,苏先生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去年航运不畅,很多客户担心运力持续紧张,所以加了很多单,备了大量库存,因此需要今年的圣诞季来消化,这也就导致今年订单没有去年饱和。
在高瑞东看来,不同于去年疫情引起的短期订单减少,此次订单荒或对越南产生较为长期的影响,“从目前订单情况来看,9~10月越南出口增速仍将持续下行。”
赵骞预测,当前订单变化取决于欧美经济是否改观,他估计至少要到明年4月后。
03、对我国相关产业链影响几何?
东南亚国家和中国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东南亚国家的订单减少,对我国相关产业和贸易影响如何?
高瑞东表示,东南亚多国是我国重要的订单转移国,在许多产业链条上关联紧密,东南亚订单减少,对我国相关产业链产生一定影响。
其中,与东南亚产业深度捆绑的我国纺织等轻工制造领域,被认为受影响较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力成本提高和产业升级,纺织、鞋帽和玩具等部分产业在我国已经不具备比较优势,我国企业为了降本增效,纷纷在东南亚投资建厂。东南亚多国在承接这些行业海外订单的同时,也扩大了从中国原材料进口的份额。
“我国是东南亚多国重要的进口市场,东南亚的出口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的转口贸易,即通过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在东南亚国家本土组装加工,从而出口至海外。”高瑞东表示,在服装、鞋帽、家具等产业链上,中国与东南亚多国相互绑定,关联紧密,因此东南亚国家订单减少,我国进口订单也会大幅减少,从而影响到我国相关产业链的生产与出口。
越南海关部门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越南从我国进口的面料金额约为5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1.1%,占越南进口面料总金额约64.1%。一旦越南纺织行业出口订单大幅减少,或将波及我国面料对越南的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我国和东南亚各国出口订单“此消彼长”不同,“由于东南亚该轮‘订单荒’更多是全球需求疲弱导致的,与东南亚本土供给关系不大,而是全球整体订单出现萎缩,在这种情况下并不存在出口替代、订单回流我国的情况。”高瑞东说。
在他看来,随着美联储、欧洲央行持续大幅加息,全球总需求持续回落,或也将在某种程度影响我国下半年的出口。
04、东南亚国家产业发展呈现结构性调整
跨境产业链作为国际大分工体系下,经济活动在产业上下游和区域国别间所形成的生产关系,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就不断演进与变迁。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与愈发复杂的国际局势,加速了新一轮跨境产业链转移的总体进程。
阿里研究院跨境电商研究中心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发布的《数字贸易时代我国跨境产业链变迁及新比较优势研究报告》显示,多向迁移、非经济因素扰动以及分化式转移成为全球新一轮跨境产业链变迁的特征。
根据新一轮跨境产业链变迁的特征,首先,跨境产业链转移方向由单向变为多向。一方面,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东南亚国家;另一方面,出现了“近岸迁移”以及部分高端制造产业向发达国家回流的情况。其次,存在非经济因素扰动的被动性变迁成分,价值观供应链可能弱化甚至背离传统产业转移的效率原则,“友岸外包”“近岸外包”的现象也在出现。最后,产业链出现上下游分化式变迁,一改传统全链路变迁范式,行业细分与生产环节细化程度不断提高。
阿里巴巴国际站自1999年成立以来,已覆盖41个行业,面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万商家开展跨境业务。通过分析2019年至2022年阿里国际站上服装、消费电子等重点行业的上下游产品出口情况,报告发现,阿里国际站对东南亚国家服装、消费电子上下游产品出口曾在多个时期发生明显分化。例如,2020年二季度至2021年一季度对东南亚服装中间品出口快于成品,消费电子产品2019年就已出现近似情况。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阿里跨境电商研究中心主任欧阳澄认为,中国企业在国际站平台对东南亚国家服装、消费电子上下游产品出口的增速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国家产业发展的结构性调整,即中间品与原材料日益成为自华进口的重要产品。结合中国海关一般贸易数据,2021年中国对东盟10国出口纺织品491.2亿美元,同比增长24.9%,远超对美国4%的同比增速。其中,以纺织织物、纱线为代表的服装中间品和原材料占比超过八成。
报告同时显示,2017年-2021年,国际站向主要国家出口的平均增速均保持高位运行状态。其中,向美国、韩国出口的平均增速超过平台整体增速水平,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仍然是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的主要市场。但纵向对比近年来国际站对各国出口增速可以发现,东盟国家成为近年来国际站出口表现最为抢眼的高增长市场,其中2021年国际站对马来西亚、印度和菲律宾的出口增速分别提高了42%、32%和30%。
05、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难被取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此前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越南产业中,53%与中国国内产业形成一般性生产地转移等竞争关系,42%与中国国内形成跨境价值链贸易等互补关系。但从中国产业全口径看,中国对越南仍具有压倒性的产业优势。
“调研结果显示,当前中国服装行业具有占全球超七成的原材料产地优势,拥有国际领先的纺纱、织布、印染自主技术装备优势,以及基于完整链路体系的柔性供应与小单快返生产能力。”欧阳澄表示,叠加消费电子行业可实现的“1小时零部件配套圈”能力等,使得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难以取代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地位。
借助海关统计数据,将国际站跨境电商出口与一般贸易出口的同类型产品进行对比,透露出更多信息。2019年一季度至2022年二季度,海关一般贸易中的服装原材料出口平均增速(42.2%)高于服装成品出口的平均增速(10.4%),两者出口的平均增速差为31.8%,存在分化走势。
同期,国际站的服装原材料出口平均增速(45.2%)与海关一般贸易出口增速接近,但服装成品出口增速(22.8%)明显快于海关一般贸易出口增速,两者的增速差(22.4%)小于海关数据的一般贸易出口水平。消费电子行业的对比情况则更加突出。
可见,对于服装和消费电子类产业,通过跨境电商线上出口的产业链分化程度,弱于一般贸易以线下为主要出口形式的产业分化程度。此外,报告研究发现,以国际站为代表的跨境电商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商户缓解因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和价格上升而带来的冲击。
“从实践看,以阿里国际站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平台具备更完整的新基建商贸基础设施,拥有全流程的跨境数字服务体系,沉淀了跨境商贸市场洞察研判工具,搭建起商贸市场主体诚信评估体系等,能够帮助中国外贸企业不断提升数字化能力,增强出海的确定性,从而建立起在数字时代跨境贸易的新比较优势。”欧阳澄认为,全球贸易数字化的转型为中国跨境产业链新比较优势的建立提供了土壤和契机。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先行实践和能力储备将为中国更多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加快全球化布局提供重要支撑,同时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来源:新浪财经、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