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线化和金融化”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道路,同时“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传统产业链实现“互联网+”的唯一途径。
染化交易市场,作为服务于染化产业链的“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集信息展示平台、企业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媒体发布平台于一体。真正帮助传统染化企业实现新的腾飞。
目前,纺织市场行情走淡,染厂作为行业的风向标,淡季之下是何种状态呢?
印染厂坯布进仓数量下滑
现阶段的染厂行情因品种和生产质量差距开始出现分化,老牌企业勉强维持开工,小型工厂已经开始轮休,前一阵子被市场货面料挤爆仓库的印染厂,目前的状态出现了很大反差。
部分染厂能够明显感受到淡季的来临,某染厂负责人表示,6月份厂里每天的坯布进仓量在60万米左右,但7月厂里订单明显减少了,每天进仓已经降至30万米左右,一些大客户、市场单明显减少。一位贸易商介绍,他们最近在做的一家染厂订单不多,基本上坯布拉过去就可以生产,并且每个环节都不再需要自己动手,都有工人全程搞定,跟单只需要把关颜色和质量就可以了。
松动的染费
数据监测显示,目前某纺织重镇的印染开机率在65%,较6月下降8%,极个别接单较好的大厂开工负荷在6-7成,多数中型染厂开工负荷在4成附近。为了争取更多的订单,染厂之间居然也出现了内卷,首先染费肯定会出现下滑,但染费下降的程度取决于染色数量。通常来说,几千米的小单子,几乎没有商谈的余地,依然按照老价格结算,但如果数量上至几万米、十几万米,就有商谈价格的余地,且优惠幅度较大。一位老牌印染厂的业务员透露,现阶段的染费商谈余地尚可,拿春亚纺来说,几万米的量,染费就可优惠0.1元/米左右。像尼龙四面弹之类的,量大至少可优惠0.2元/米左右。一位面料贸易商也表示,现在染费的确出现了下滑,比如浙江的染厂,以前都是在染费报价的基础上乘上1.2-1.3,,但现在已经变成了乘上0.98,不但降了价,还在原本的染费上打折了。
看来染厂也陷入和织造工厂同样的境地,打起了“价格战”。虽然在淡季中的染厂接单困难,通过染费下调获得更多订单也无可厚非,但未必能够增加订单数量。不同的染厂,所生产的面料品种不同,染费不同,生产的品质也不同,厂家间的可比性很小。另外,贸易商所接订单的品质和利润都取决于贸易商选择怎样的染厂合作。
聚酯原料强势去库存:PTA>乙二醇>聚酯>织造
近期,在以PTA、乙二醇为代表的芳烃和烯烃下游化工品中,5月至今,PTA社会总库存从218万吨小幅去化至213万吨,而乙二醇自3月以来整体去化明显。根据市场供需数据测算,每个月乙二醇去库量近20万吨左右,但显性库存水平去化并没有那么明显,更多的是隐性库存去化。
这主要是因为今年以来PTA及下游涤丝出口较好,纺织服装恢复也好于其他终端化工品。上半年化工品价格持续走低,现货商持货意愿普遍较差,但随着原油价格企稳回升,市场备货意愿增加,一部分是刚需补库,另一部分是逢低备货,为下半年的旺季做准备。库存从上游生产企业转移至中下游,相关产品的价格弹性会有所上升。但从目前阶段来看,中下游端补库的水平不及上游,趋势也正在不断减弱。
从聚酯市场来看,5月确实出现过原料补库的现象,但当时原料端跌幅较大,下游存在淡季补库的需求,聚酯产销表现较好,但6月之后,聚酯产品库存从118万吨累积至128万吨,聚酯价格上涨乏力,利润持续走低,下游工厂观望意向更强。
终端织造方面,订单天数由5月的12天跌至目前的7天,织造开工率下降5个百分点,坯布库存从32万吨累积至36万吨,显示出下游持续大规模补库的动力不足。
目前,织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库后,预期以观望消化库存为主,化工品价格将陷入振荡,后市如果原油价格企稳,化工品将再度回归供需逻辑,如果消费表现符合预期或超预期,化工品反弹行情依旧可期。
综上所述,无论是印染业还是聚酯产业链,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价格战”,但后期行情会怎么走,还是取决于终端需求的恢复情况。等真的进入“金九银十”,订单增多来需要排队的时候,染费优惠随时可取消,也可随时涨价。而对于聚酯产业链来讲,等到织造库存消化,若如果原油价格企稳,化工品将再度回归供需逻辑,行情反弹依旧可期。
来源:全球纺织网